“大骨熬汤”的味千拉面十年浮沉,现在只剩下“熬”了

2022-10-20 17:37:08 和讯股票  天天

  疫情让本来就处于没落态势的味千拉面陷入更低迷的泥沼。港股味千(中国)(以下简称“味千”)公告,第三季度集团同店销售同比下滑11.1%,快速休闲餐厅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14.7%。

  2010年前后,味千还是日式拉面中一个响当当的招牌。但近10年,味千的营业收入呈波浪式下滑,净利润在2016年-2018年大起大落,之后便难有起色。曾经红极一时的味千拉面为何走到今天不温不火的局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还能借老招牌焕发新的活力吗?

(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关店大潮下翻台率仍显著下滑

  2022年上半年,味千实现营收 6.77亿元,同比下降33.1%;毛利4.96亿元,同比下降32.7%;员工成本2.11亿元,同比下降20.4%,占营业额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6.2%上升至31.1%。截至2022年6月30日,味千的门店数量共有669家,较去年末减少68家。

  也许是消费者的口味变了,也许是日式拉面的选择更多了。总之,不管是味千在中国最先起家的香港,还是内地,近几年愿意走入味千拉面的人显著减少,具体表现为在关店大潮下,每日餐台周转(每日次数)仍然在不可遏制地下降。

  “大骨熬汤”的味千拉面十年浮沉,现在只剩下“熬”了

“大骨熬汤”的味千拉面十年浮沉,现在只剩下“熬”了

  新进入竞争者则蒸蒸日上。据报道,松鹤楼旗下的面馆,目前日均翻台率在6~8,最高门店翻台率达到10以上,即一天之内有超过10波客人先后在同一个餐位用餐。和府捞面主打慢节奏的运营方式,翻台率在7-8次,华南地区门店生意稍弱。就连唱衰之声不绝于耳的非快餐类企业海底捞,2021年翻台率仍有3.5。

  “大骨熬汤”就是大忽悠?

  资料显示,味千拉面最初由日本人重光孝治在日本创办。但只要再多看两行简介,就会发现这个“日本人”原名刘壇祥,出生于台湾高雄,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刘壇祥在二战期间留学日本,后来在日本娶妻安家,并改名重光孝治。

  味千进入中国之时,消费者普遍对外国来华的餐还持有“滤镜”,味千日式的门店装潢、店员的日式装扮在当时是别具一格、颇有新鲜感的存在,再加上味千宣称“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 ,更是让消费者高看一眼。

  但招牌砸下只在一瞬间。2011年,味千中国被曝出“骨汤门”丑闻,有媒体爆出味千拉面汤底并非大骨浓汤熬制,而是用浓缩液勾兑,在舆论的广泛关注下,味千在官网承认汤底确实是由浓缩液兑制。调查结果显示,浓缩液中钙含量为485毫克,按一千克浓缩液可兑100碗汤计算,一碗汤底的钙含量只有48.5毫克,仅为其宣传1600毫克的3%。

  这对以“大骨熬汤”为卖点的味千是致命一击,不仅使其信誉受损至今未恢复,味千港股也因此事件而严重受挫,从“骨汤门”爆出到恢复交易的三周多时间里,味千市值蒸发近79亿元,自此开始了下坡的“旅程“。

“大骨熬汤”的味千拉面十年浮沉,现在只剩下“熬”了

  味千不是没有自救,但几乎不见成效。

  2015年,味千花约6000万美元入股百度外卖,企图搭上百度外卖这趟高速驰骋的互联网列车。彼时味千认为,这有利于扩张业务规模,对实体餐厅的依赖将大大降低,开餐厅所需的租金、人工成本可以省掉大部分。这一举措曾为味千带来7.5亿港元的账面盈利,不过好景不长,2017年,百度外卖在“千团大战”中惨淡出局,味千整体业绩巨亏5个亿。

  除了入股外卖平台,味千还做起了自热外卖,搞起了“免费请全国人民吃面”的活动,在门店经营上,曾推出全时段套餐,不仅提供印尼炒饭,还有欧式下午茶,甚至是印度飞饼。目前,味千拉面还试图抓紧“大骨熬汤”这张底牌挣扎,新品也聚焦在推出各种新口味的原汤面……不过,这些所谓的“新举措”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

  至此,进入中国二十多年,味千拉面经历了辉煌到没落,曾经作为招牌的“大骨熬汤”,如今也只剩“大骨熬汤”。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味千的“下限”在哪里?

  业绩和品牌形象都每况愈下的味千似乎已经开始破罐子破摔。对比其他为社交媒体广为传播的餐饮品牌,味千拉面不仅没有创新,没有产出任何“出圈”的话题,甚至一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犯错,屡次试探食客的底线。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反馈在味千拉面吃出了异物、食品饮料发霉的,有投诉服务质量差的,有怀疑外卖被打开过的,但味千不予理会,一副没把消费者放在眼里的架势。

“大骨熬汤”的味千拉面十年浮沉,现在只剩下“熬”了

  此外,有消费者称在苏州的门店吃出烂豆角,但服务员第一反应是销毁证据,销毁无果后才提出“送2杯饮料”和“退单”的补偿方案。2018年11月,味千在上海某门店被查出炒饭碗、饭碗、小食盘的大肠菌群指标不合格;2019年12月,厦门某门店被查出汤盅有洗涤剂残留。

  差评累积而无所作为,味千的品牌形象或许早已立不住了。不重视消费者的品牌,能走多长远呢?

  粉面类餐饮品牌“厮杀”激烈,留给味千的时间不多了

  味千似乎一直活在过去。从多个一、二线城市的门店看,味千的门店装修、餐具、工服等外观,基本还与和十年前类似。看起来有些“过时”的味千,还能突出重围,焕发老品牌的新活力吗?

  当前的餐饮业,早已不是早期味千崛起时期的竞争格局,尤其是被资本“盯上”的粉面赛道。数据显示,2021年,粉面店在小吃快餐门店中的占比达21.9%,已经连续四年录得上涨。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面食品牌融资事件24起,融资品牌15个,融资总金额近百亿元,其中9家为线下门店。2022年年初,成都粉肠粉品牌甘食记完成5000万元的融资;和府捞面继完成8亿元的E轮融资后,也即将于年底冲刺港股IPO。

  在上述品牌中,盖过味千风头的面店不少,以和府捞面和歌志轩为例:和府捞面和味千一样,认为汤是面成功与否的关键,和府捞面宣称,其招牌草本汤选用了新鲜猪筒骨,添加多种草本为原料,文火慢熬,锁住原汤原汁。而日式油拉面歌志轩则以“秘汁”作为镇店法宝,同时其独特的日式门店装潢对新一代消费者来说颇有新意,“拍照打卡”的顾客不在少数。

  简言之,当食客想吃拉面时,似乎已经没有非要选择味千的理由,层出不穷的新品牌正如零几年崛起中的味千一样,以高品质和独特的消费体验培养新一批忠实的顾客。

“大骨熬汤”的味千拉面十年浮沉,现在只剩下“熬”了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宅家使得不少消费者转身选择速食粉面,预制菜的兴起也挤占了味千的发展空间。有消费者称:“反正都是勾兑的,不如买半成品拿回去自己煮,还便宜”。2021年开年,阳际山野、劲面堂、拉面说等高端速食粉面品牌陆续披露融资消息。

  味千尝试通过互联网+分一杯羹,但某购物软件味千拉面旗舰店生意不太理想,销量第一的商品月销仅50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对个体小型餐饮的强烈冲击,大量“血量不充足”的小型餐饮门店倒闭,反而加速了当下中国餐饮的连锁化进程。这对味千在二十多年来布局的门店体系来说是“危中有机”,但如果味千只能一味重复以前的错误,恐怕只能在后疫情时代新的消费浪潮中继续后退。 

(责任编辑:陈彦坚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