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谢利平:化精神为动力,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基层贡献

2022-10-20 18:58:39 新京报 

“80后”谢利平都不敢想象,自己第三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前两次,她分别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一次,她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对我们石油工人的肯定!”10月20日,二十大代表,中国石油(601857)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梁平采输气作业区第一党支部书记谢利平激动地告诉新京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代表谢利平。受访者供图

扎根基层23年,见证天然气行业走向现代化

眉眼弯弯,笑容爽朗,身着便装的谢利平和普通女生没什么两样。但一戴上安全帽、穿上红色工装,她立马英姿飒爽。“习惯了,工装一上身就有肩负气田生产安全的责任感。”谢利平说。

“其实我起初不想当采气工。”她表示,采气工作地方偏远、环境艰苦,但报考专业时,看到采气工主要招男生又不服气了,“凭啥认为女生吃不了苦,我就要试试。”

凭着这股不认输的干劲儿,谢利平从普通采气工成长起来,并扎根基层23年。

党的二十大代表谢利平。受访者供图

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谢利平格外留意报告中涉及“现代化”的表述。

提及缘由,谢利平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一件令她记忆深刻的事情:一个寻常深夜,她所在的工作井站脱水设备上游管线出现了故障,近250万方/天的天然气在管线里横冲直撞倒流,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感觉管线和地面都在抖动。这个时候需要到现场手动关闭进站阀,截断不受控制的气流。“当时我心里害怕极了,但是要确保安全、减少损失的责任又要求我立刻去完成关阀门的操作。我硬着头皮,颤抖着双手关闭阀门,觉得操作的过程分外漫长。”

“最近几年来,天然气开采现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建设全面铺开,这个阀门已经换成了电动控制阀,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只需要在值班室动动鼠标就能实现远程、快速关闭。让采气工工作更安全、更高效。”谢利平说。

“当我看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现代化’这个关键词,心里顿时感到又暖心又安心。”谢利平告诉记者,这十年,我国大力推进自动化、现代化、数字化管理,“作为技能人才,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谢利平(右)正在与同事工作。受访者供图

做大会精神的传播者、碳达峰碳中和的推动者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又一次听到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安排部署,深感使命在肩。”谢利平说。

随着大家对清洁能源越来越重视,天然气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中。谢利平说,“作为一名采气工,我的工作就是将深埋在地下的天然气,安全、高效地开采出来并输往下游。”

谢利平告诉记者,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我们迎风雪、冒酷暑进行开采工作。而要想制服高压、易燃、易爆的“气老虎”,必须清楚工艺和设备原理,必须拥有发现和处理异常的能力,必须掌握挖潜稳产措施。“2015年,我在梁平采输气作业区牵头成立‘谢利平技能专家工作室’,创新培训模式,解决生产难题,推动降本增效。”

五年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五年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又进行了明确。

谢利平对此感受深刻。这些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100亿立方米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天然气年产气量迈上350亿立方米新台阶,靠的就是高质量发展。

“从北京回去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当好大会精神的传播者,将会议精神带给每一位川油人。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利用工作室的技能培训资源优势,对广大采气工进行新工艺、新技术培训,将大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为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作出基层贡献。”谢利平告诉新京报记者。

新京报记者 刘美君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