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相关评论专题欢迎扫码阅读
启航新征程·二十大报告深度解读系列之二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部分,首次以专章论述国家安全,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充分彰显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的崇高地位。
而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则为新征程上的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路径。
十年成就不凡
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空间
根据我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国家安全工作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壮大引发霸权国家不满,中外互动更趋复杂,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党中央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习近平同志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亲自提出并且不断丰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现已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粮食等二十个领域。
党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大力强化国家安全战略运筹。
为此,《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先后出台,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尤其是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时间,更是极为不寻常,极其不平凡。
这五年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无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或者“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甚至是面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围堵、打压、捣乱、颠覆活动,我们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有力维护和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空间。
维护国家安全
务必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此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反映到国家安全上就是,当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叠加共振,国内与国际安全风险传导联动,我国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家安全形势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全球进入失序紊乱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凸显,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军备竞争趋于激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考验,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在此背景下,全球性挑战显著增多,非传统安全挑战危害也日益增大。
境外新冠疫情没完没了,境内输入性疫情风险居高不下,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峻,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殊为不易;全球变暖加剧,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非传统安全风险如处置不当,将向传统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传导演变。
国际上,美国拜登政府近日出炉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诬称中国是“全球秩序的最大挑战”,“中国威胁论”沉渣再起。
为此,美国将继续不择手段、不遗余力地重点遏制打压中国,包括利用涉台、涉疆、涉海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肆意挑战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竭力推行所谓“印太战略”、拼凑围堵孤立中国的团团伙伙,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加大对华“脱钩断链”、企图压制中国高科(600730)技产业发展。
美国顽固的对华冷战思维与霸权行径,使得中美关系严峻复杂。而美西方与俄罗斯的矛盾全面爆发致使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外溢效应不断显现,导致全球经济与安全环境更加敏感脆弱,中国的海外利益与外部环境也备受考验。
重重危机之下,多个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世界经济面临衰退与滞胀风险增大,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供应链安全挑战凸显,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连带影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可以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关切。
加强内外兼修
新安全格局为发展保驾护航
全球进入失序紊乱的动荡变革期,更需要我们加快构建内外兼修、主动塑造的新安全格局,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而这首先就需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前述“五个以”又称“五大要素”,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系列统筹则是科学方法,务必全面掌握。
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彰显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治国理政大战略。
新发展格局的特征,是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双循环”;新安全格局的特征,则将是统筹国内与国际安全、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双统筹”。
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有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因此,需要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来保障我们的新发展格局,也助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而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就要标本兼治,增强能力。这首先要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同时也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对内部安全环境而言,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要练好内功、完善治理。具体包括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主动塑造外部安全环境更显紧迫,需要趋利避害、刚柔并济。在国家核心利益、民族尊严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决不退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为“刚”。尤其需要妥善运筹中美关系,坚持“斗而不破、以斗促合”,趋利避害、借力打力。
其“柔”则是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我们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推广“全球安全倡议”,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以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发展。这也是推进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全球进入失序紊乱的动荡变革期,更需要我们加快构建内外兼修、主动塑造的新安全格局,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有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主动塑造外部安全环境更显紧迫,需要趋利避害、刚柔并济。 ——陈向阳
□新京报特约撰稿 陈向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