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党代表回基层 共创美好生活

2022-11-09 10:02:15 和讯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新时代十年,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如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有专门的论述。在二十大代表中,有不少是和民生领域直接相关的基层代表。他们回到家乡后,是如何传达二十大精神并贯彻落实的呢?

作为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代表,二十大报告中涉及到的就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内容,让黄久生格外关注。

二十大代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农民工党工委书记黄久生说:“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我们农民工的心坎上,因为技能对农民工来说非常重要,有技术了,拿的工资都不一样。”

农民工的急难愁盼,黄久生有着亲身经历,感同身受。他从建筑工地一名提灰搬砖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累计带领40多万人次农民工实现务工增收。他深知只有提升技能,才能够实现增收致富。几年前,他就创办了农民工夜校,为工友提供学习的渠道。回到家乡,他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夜校,分享大会的感受。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如何在基层落地?在传达二十大精神的同时,黄久生和县里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在积极思考。

河南省潢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勇说:“从资金支持上,人才部门有创业担保贷款,就是对有意愿回来的,符合返乡的农民工,有创业意愿的,我们提供最高可以达到三百万的财政贴息贷款。”

潢川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受疫情影响,近期潢川县的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不断增多,县里能够解决的就业岗位有限,使得本地的就业形势严峻。目前,当地正在发挥利用今年6月份信阳市和苏州建立的对口合作关系,建立跟长三角地区稳定的劳务合作,扩宽就业渠道,有序组织人员外出务工。作为农民工代表的黄久生,也表示要尽全力促进农民工的就业。

黄久生说:“作为一名农民工党代表,我要积极听取家乡农民工兄弟的声音,还要和家乡各级各部门联系沟通,帮助农民工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让他们吃上技术饭,拿上高工资。”

二十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说:“我觉得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岁之时的青春勃发的报告。我们的义务教育怎么做,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怎么来,我们的数字化教学怎么搞,报告里面都有非常详细和精准的描述。”

杨浪浪是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刚一回到重庆,她就带领团队来到了长期对口帮扶的重庆垫江县五洞小学,她要将最新鲜的大会感受和同仁们分享。

报告中提到的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杨浪浪感触最深的地方。垫江县五洞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过去,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水平离城里的小学有很大差距。20多年来,作为重庆市优质小学的人民小学一直对五洞小学进行对口帮扶,持续至今。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两所学校一直在探索。从最初的单纯送教下乡,到近几年对教师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改造,不断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五洞小学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教学水平大幅提高,师生关系更加积极融洽,孩子们更加全面发展,女足、无人机、编程等素质教育课程也发展起来,成为了学校特色,还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重庆市垫江县五洞小学校长洪太平说:“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研训经验和学生活动经验。老师与老师对接,行政与行政对接,副校长与副校长对接,校长与校长对接,这样来深层次地、真正地从理念上,从方法上,从过程上去跟进人民小学的步伐。”

人民小学和五洞小学的结对子帮扶只是这些年我国促进教育均衡手段的一个缩影。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观,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二十大报告继续将教育均衡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更是让杨浪浪感到责任重大。她一直在思考,怎样能够帮助乡村小学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

10月26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杨浪浪和团队发起的垫江县乡村女校长帮扶项目正式启动。在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杨浪浪觉得要做的事太多了。她和同事们还筹划,将在三峡库区的奉节县帮当地建一所新学校。

杨浪浪说:“他们所有的文化理念我们都会去帮他们做,包括他们的老师、他们的校长培训,我们都会帮他们做,我们希望在中国西南部的大山和大库区里面能够有全中国一流的学校。总书记说,成绩都是干出来的,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社区医生朱兰回到工作岗位,最惦记的就是那些签约的老病人。一大早,她就和同事一块儿来到签约居民徐阿姨家。

朱兰所在的上海市徐汇区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26000多位签约居民,他们可以享受到“家庭医生+三级医院”的共同服务,实现小病慢病不出社区,大病能顺畅转诊到三级医院。

二十大代表、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朱兰说:“近几年来,上海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总量占全市门急诊总量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另外,上海10大服务行业的第三方满意度测评,连续第6年上海社区卫生服务名列榜首。我觉得这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对家庭医生信任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对于社区医生朱兰来说,更觉使命在肩,签约居民超过七成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病健康管理是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康复是慢病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二十大之前,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建成了康复中心。自2020年以来,上海逐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护理中心三大功能建设。社区医院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过去专科医院才有的特殊项目服务了。

朱兰说:“其实总书记这次在二十大报告当中,也提到要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好的服务,我们现在一直在讨论的康复中心的建设,其实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我觉得在沿着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我们会不断把它推进,让老百姓从中更加受益,健康也会更加有保障。”

结束了讨论的朱兰,马不停蹄地又去参加街道健康评估签约和二十大宣讲活动。宣传二十大精神的同时,朱兰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的要求。

朱兰说:“通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来促进我们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也为更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老百姓健康水平而不断砥砺奋斗,作出基层卫生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这段时间,二十大代表们纷纷走入基层,深入各群体中,将二十大的精神宣传到各处,把二十大的要求落实到实践工作中。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实践。如何把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