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股市的持续震荡也对各类相关联的资管产品表现造成了显著影响,而净值化的全面实施使标的价值的波动更直接地反映至资管产品净值。近期,针对权益类理财产品的相关费率和收益表现引发了市场讨论,那么其表现究竟如何呢?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究竟值得购买吗?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权益类理财产品费率较高?实则不然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权益类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率均值为0.78%,远低于权益类公募基金[1]的1.47%。同样,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平均收取0.24%的托管费,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费率仅为0.04%。在申赎费率方面,相关费率差距更加明显。权益类理财产品的认(申)购费率平均收取标准为0.13%,而同类基金产品该费率为0.91%。此外,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平均赎回费率为1.46%,但大部分权益类理财产品并未收取赎回费,少数产品设定了浮动费率区间,但均值也远低于基金产品。
可以看出,就投向权益类市场的资管产品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相较公募基金产品在费率上仍有显著优势。
图表1.权益类产品收费标准
数据来源:Wind,普益标准,截至2022年11月11日。
值得注意的是,权益类理财产品除基础的固定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外,部分产品会取得超额收益时对超过设定业绩比较计准的部分按一定比例收取浮动管理费,该费率的收取比例由各家机构自行设定,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普益标准统计[2],目前市场上存续的权益类理财产品中,光大理财、华夏理财、青银理财、信银理财的四款产品设定了浮动管理费。从费率水平来看,光大理财和华夏理财将费率设置为50%,而青银理财和信银理财费率标准为20%。同时,各家机构在浮动管理费的计提标准上也各有不同:光大理财、华夏理财、青银理财均选择了以业绩比较基准或固定的业绩报酬计提基准作为浮动管理费的计提标准,而信银理财则采用“高水位法”计提超额业绩,即每个开放日计算到期收益率时将采用历史开放日的最高累计净值作为初始日的净值,根据该净值计算的到期收益率若超过业绩基准时机构才计提超额业绩报酬。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某个开放日产品表现较为突出,则其后的每一个开放日都将使用该日的净值作为计算到期收益率的初始净值。这种计提方法对产品的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当该款产品其后表现更加突出时,机构才有可能收取超额业绩报酬。
图表2.各理财机构浮动管理费率对比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二、收益低?全国性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长期收益显著!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全市场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近1个月区间收益率为-2.28%,近6个月区间收益率为0.27%;观之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其近1个月区间收益率为-3.68%,近6个月区间收益率为0.99%。相较而言,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在面对短期市场波动时的收益率下跌幅度远小于权益类公募基金。由此可见,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保持着其“稳健”基因,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为舒适的持有体验。
从不同机构类型来看,近6个月区间收益率最高是全国性理财公司,为3.06%,远高于全市场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与权益类公募基金对比则具有更为显著的长期收益优势。综合来看,在权益类资产投资领域,全国性理财公司凭借专业的投研团队、完善的投研体系及投资工具、严谨的风控措施,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长期持有回报率。
图表3.权益类产品的区间收益率对比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统计区间为2022年5月4日-11月4日。
具体到产品层面,权益类产品近6个月区间收益率排名前10位大多来自全国性理财公司,信银理财、招银理财多款产品上榜。其中,信银理财“信银理财百宝象股票优选周开1号理财产品AE21D2001”以17.73%的收益表现独占鳌头;招银理财“招银理财招卓专精特新权益类理财计划”“招银理财招卓专精特新权益类理财计划103804”近6个月区间收益率同样亮眼,均体现出了机构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的优秀运作能力。
图表4.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近6个月区间收益率排名前10位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统计区间为2022年5月4日-11月4日。
总体而言,银行理财积极涉足权益市场,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类型和优越的客户体验。在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的背景下,包括固收类产品在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均已打破刚兑,出现跟市场波动同步的净值表现。但和其他资管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所坚持的长期稳健投资理念并未改变,投资者可以充分相信专业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树立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
注:
[1]统计口径为普通股票型公募基金,下同。
[2]截至2022年11月11日,全市场共存续权益类理财产品148款(按产品登记编码统计)。受限于行业信息披露的客观缺陷,未能获取全部存续产品的费率情况,存续产品中仅有4款产品的浮动管理费率数据为有效数据,故此处仅以有限样本分析浮动管理费的计提情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普益标准。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