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3周年 这些重点项目成果如何

2022-11-16 06:14:47 第一财经日报 

  逾2300平方公里的高质量发展“试验田”究竟创造出了多少价值?

  在11月15日举办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华源介绍,三年来,示范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沪苏嘉城际、水乡客厅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已集聚53家高能级主体,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绿色低碳是发展底色

  在嘉善县祥符荡水域,融汇了技术、智能的全国首个“近零碳”聚落建成,成为传统村落跃升为创新聚落的代表。

  “竹小汇村落一共107亩,原来是农民废弃的烂鱼塘,富养化程度严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示范区嘉善片区总工程师沈磊告诉记者,为了恢复这一传统村落的自然循环,进一步保护好嘉善当地物种的多样性,我们结合众多国际科技力量和长三角区域生态低碳企业,合力将偏僻村落打造成比肩国际先进示范的生态低碳聚落标杆。

  “竹小汇”项目是长三角地区首个低碳智慧示范田。该项目对标国际先进水准,形成了以零碳聚落、无废聚落、生长聚落三大技术模型集成的技术链和载体。

  谈及青嘉吴三地协同的经验,作为“竹小汇”项目全程建设的参与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玮告诉记者,“竹小汇”是国家级科研院所与长三角技术企业联动打造的,由国家级智库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作为该方案的总设计、牵头方,长三角一批优势企业根据方案指标要求,提供相关的绿色低碳创新产品,并在建造中进行优化和应用。

  “比如,嘉善的‘爱德曼’,为氢能供电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江苏‘英特飞’则提供LVT(高端乙烯基材料)地板,其作为绿色建材可以实现无毒无甲醛;‘上海城建’作为施工单位,对绿色建筑的前期预制、整体施工等进行了具体的落实。” 张玮说。

  更多产业落地

  绿色低碳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更多先进产业落地。

  记者在嘉善县姚庄镇走访时看到,一座共同富裕的聚落正在当地沉香村诞生。“我们将这里闲置的老粮仓和房屋,转化为创业基地,除了由本地村民共同打造的‘江小橘’品牌外,专注人体内微型诊疗机器人创新研发的‘势通科技’也率先入驻了。”水乡SOHO一期项目负责人表示。

  “江小橘”是沉香村农民的自创品牌,批发价已从几年前的七八角/斤上涨到了今年采摘上市时的4元/斤。“农民收入有了提升,种橘子也让他们致富了。”该负责人说,镇里还通过租用农民的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增加农民的租金收入;同时,返聘农民在民宿里从事保洁、餐饮等服务工作,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此前,姚庄镇18个村以1800万元集体入股高科技企业势通科技,不但是姚庄镇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方式之一,也使得村民可以享受到该企业未来产品销售、上市后带来的盈利和分红。“每个村民都是股东,而企业上市后的收益也可以全部反哺给村集体经济,这是我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探索。”

  在位于苏州吴江区黎里镇的善湾自然村,“鱼菜共生”项目通过巧妙的养殖废水回收利用设计,把水产养殖、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进行整合,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

  “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我们的养殖密度可达35公斤/立方米以上,且效率是传统养殖的15至20倍。”“鱼菜共生”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的循环养殖技术,利用创新生物硝化处理方式,且不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000061)。

  苏州蓝城文旅有限公司董事、曲水善湾度假项目总经理管弦乐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针对示范区及周边的研学客群、周末的亲子游客群,提供一些科技农业课程;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将先进技术向更大区域范围作推广,以农业文旅为载体,科技农产为赋能,数字农销为引擎,来提振村民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更多收入,以及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