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向未来·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江西余江:一根甘蔗“两头”甜

2022-11-21 10:02:44 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11月20日电 题:江西余江:一根甘蔗“两头”甜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11月,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朝阳村的甘蔗林长得高大挺拔,远远望去,绿意盎然。“今年又丰收了,再过几天就可以开镰了!”村民邵树太看着比自己还高出好多的甘蔗林,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年他家种了十余亩甘蔗,按预估亩产1.1万斤来计算,每亩蔗田能带来近五千元的纯收入。

甘蔗是当地的传统经济作物,这里种出的甘蔗杆脆、汁甜。过去,村民吃不完的甘蔗会制成红糖存放,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作为随手礼带上,寓意“日子越过越甜”。因此,很多村民都会熬制红糖的老手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潢溪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红糖小镇”的经验让乡亲们对报告中的重要部署充满信心。近年来,当地探索“甘蔗种植、红糖加工、市场销售”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让一根甘蔗的“两头”——村民和村集体都尝到了甜头。

图为潢溪镇打造的“甘蔗—红糖”产业大数据中心。受访者供图

2020年7月,潢溪镇引进清华大学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甘蔗—红糖”数字化农业项目,其中包括产业数字化建设、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红糖品牌及内容打造等。同样是种甘蔗、制红糖,但变化悄然发生了。

土壤墒情仪、水肥一体机、滴灌网络等数字农业设备走进蔗田。该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魏鹏骥介绍说,“数字种植”可减少用工30%以上,让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

“过去都是凭经验和感觉种甘蔗,如今,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防虫、什么时候采收,都有大数据为依据。精准种植后,平均每亩地能增产近20%。”邵树太说,他的手机也成为“新农具”,具备智能化管理、自动化灌溉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店前村党支部书记周新高也告诉记者,运用“数字种植”后,村里69家蔗农户均年增收1.2万元。

传统制作红糖工艺的关键在于熬糖,其他流程可以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但熬糖十分考验眼力。今年63岁的雷细草是当地合作社高薪聘请的“看糖师傅”。“熬糖时不能停火,水分蒸发的过程会起四次糖花,我的工作就是根据糖花不同的状态来判断糖汁的浓度,进行过滤、调温等操作,直至凝结成琥珀色的浓汁。”雷细草说,甘蔗收获后,他只需要“看”两个月的糖,就能增收三万多元。

为打造红糖品牌,潢溪镇还成立了晓花匠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邀请店前村、逄叶村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加盟。今年初,晓花匠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投资3万余元,购置了包装机,将原先大袋散装的红糖变成了小袋独立包装,并在原味红糖的基础上,开发了暖姜红糖、玫瑰红糖等不同口味,获得市场好评。

图为潢溪镇打造的红糖品牌“晓花匠”。新华社记者袁慧晶摄

“以前的散装红糖卖十几元一斤,到新糖上市时还要以成本价清库存;如今精加工后按不同等级售价68元到138元一斤,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周新高说,镇里的红糖实现从“土特产”到“养生礼品”的转变,也带来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2021年,“晓花匠”红糖的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的干劲十足。明年我们计划投入100万元,用于包装车间和清洗车间的改造提升。我们还想建一个冷库,为未来的大批量生产做准备。”潢溪镇党委书记徐才金说,镇里要进一步完善工艺、细分市场,让甘蔗的“两头”更甜更长久。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