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家公司体系的急剧扩张与违法违规,并不能划上等号。
但近年来各地高频次、大范围、层层加码式的核酸检测,逐渐磨蚀了人们的耐心,积蓄已久的怨气在“张姗姗”身上找到了出口,也确是此次舆论事件背后显见的因果链条。
何况,核子基因的“暴发式”扩张并非孤例。
以“医学检测”作为关键词检索,在“天眼查”上可以发现这样的事实:成立年限在1年内的企业数量约有10400多家,成立1~2年的有8900多家,2~3年的有5300多家。
这不难推测,在三年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奔着疫情红利,仓促上马。
现象背后,也进一步暴露出这类医学检测服务供应商的当下困境——这些本就是医学检测产业链中属于低门槛的下游企业,过了三年近乎“爆发”的日子,而今舒适不再。
暴富的神话破灭,几乎探底的定价,很难收回的账款——一次次冲击着掘金者们的利润空间。
一个行业快起快落的秘密捂不住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门生意,到了强弩之末的时候。
一位医疗领域资深投资人告诉八点健闻,疫情带来的需求不可持续,为此深交所和上交所也要求,对核酸检测相关企业上市“是否符合科创属性”,进行从严审核。未来疫情结束,医学检测行业终将回归常态。
“市场规模将定格在300亿左右,而这个数字,绝对撑不起现今数量的核酸检测公司。”(八点健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