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笔下的“一带一路”

2022-12-01 02:01:44 证券时报 

【郑哥说书】

劳伦斯·贝尔格林认为凡是马可·波罗明确声明是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信程度都比较高。

郑磊

《马可·波罗行记》是世界著名的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是13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居留元朝统治下的中国时,记录他在近二十年时间里游历地中海、欧亚大陆和中国的各种奇闻轶事。因为各种语言的版本较多,其内容的真实性颇受学界争议,如果没有专家引导和解读,很难分辨原著内容的真伪。奉之者坚信不疑,比如哥伦布受书中内容的影响,对神奇的东方文明充满着向往,促成了哥伦布开辟由欧洲到美洲航路的壮举。而不信的人认为其中多有夸张和无稽之谈。近期出版的劳伦斯·贝尔格林《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一书尝试解开该书的众多争议,得到了注明汉学家、历史学家史景迁的认可和推荐。

蒙元时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著述中空白较多的一个领域,除了成书于明朝初年的纪传体断代史《元史》,坊间也有一些野史笔记,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层面流传得不多。现代人多不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情况,反而一些国外旅行家,如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的游记填补了这个空缺。今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何当时欧洲人会不远万里去东方探险。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以商业闻名,当时主要依靠将东亚运到小亚细亚、中东、北非的商品运往欧洲牟利,而东亚的茶叶、陶瓷、香料、丝绸等商品要先由路上“丝绸之路”和印度洋海运到达地中海东岸和中东的集散地。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一直从事这项贸易,在君士坦丁堡这个集散地被十字东征军破坏之后,他们继续向东寻找商机,首次接触到了开始向欧洲扩张的蒙古人。当时的蒙元统治者是忽必烈,他愿意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关系,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引进欧洲、波斯、阿拉伯的商品和技术。这条商路在蒙古人的管理下,变成了东西方贸易和宗教、文化交流的安全通道。1271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父再次踏上东行旅途,经中东、波斯、中亚,沿着丝绸之路远赴蒙元帝国。

可能因为当时年幼,马可·波罗记忆中的有些经历过于离奇,比如他听说霍尔木兹有一种会致人死地的“热风”,说过之处让人热得透不过气,会窒息而死。经过网络检索,查不到相关记载。这类叙述在书中还有不少,但是作者认为凡是马可·波罗明确声明是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信程度都比较高,这是这部游记的价值所在。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最有趣的无疑是有关中国的那部分。

马可·波罗最终到达了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在他的笔下,元朝是开放包容的,和我们对这个朝代的传统看法不同。比如,有大量穆斯林商人和包括基督徒在内的传教士,像马可·波罗这样的异族人也常有在元朝担任官员的情况,其兼容并包和盛世大唐颇有类似之处。元朝开始,由泉州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开始迅猛发展,成为联通亚洲和欧洲的另一条重要商路。游记细致描写了蒙元时期的蒙古族生活风俗,行军、打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比如制作干马奶,打仗时喝马血等有趣的细节。

这部游记再现了元上都的奢华景象:“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18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忽必烈汗》将此地比作“世外桃源”。忽必烈选择在金莲川草原之上建城,不仅可以连通蒙古政治中心哈拉和林,丰美广阔的牧场足以资蒙古骑兵南下军需之用,可以提供元帝巡幸上都时需要的大量马匹和奶制品。元上都作为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批商人与手工业者来此进行贸易,是东西南北商旅往来的繁荣城市。上都城的饮酒之风十分浓厚,在都城内有很多酒馆。除马奶酒及西域的葡萄酒外,当时原产自波斯、阿拉伯的一种名为“阿剌吉”的烧酒也很流行。马可·波罗也细致描述过杭州城的繁华,相比之下,上都更像是一幅异域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今人可能对那个时期有偏见,后世很多做法源于那个时代,比如,常被人们诟病的明朝要求大臣在皇帝面前下跪,用“打屁股”惩罚犯错官员等做法,其实也是沿袭元朝做法。明朝也大体沿用了元朝官制,也有南北两个都城。再如,现在的省级行政管理区,其实也是由元朝实行的行省制逐渐转化而成的,元朝的行省属于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历史是连续的,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传承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教授)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