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下旬获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增持后,新华保险(601336)股价将近十日获得增长。
中国宝武在11月21日以每股作价15.98港元,总金额约5430.64万港元增持新华保险(01336)339.84万股。此次增持完成后,加上所持的新华保险A股,中国宝武对新华保险持股总比例从12.09%增加到13.04%。
这是最近五年来,中国宝武首度增持新华保险。其背后,是当前公司内在价值被低估的真实写照,更彰显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在代理人“清虚”,渠道加速变革,各项业务提质增效,新任掌门人即将就位的背景下,新华保险业务增长正回归理性。
在公司“基本面”正在发生嬗变的同时,保险行业也走出最坏的时点。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转向,稳增长预期升温,疫情防控影响持续减弱,房地产行业股权融资松绑等背景下,保险行业板块有望持续反弹,而这又为新华保险的“二次腾飞”带来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上提出了关于“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最新表述。专家解读为,加快完善契合各类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势必会扭转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提升这类企业的估值中枢。作为金融国企的典型代表,新华保险必将且已经受益。
业务回归、投资补短:基本面已然改善
日前,新华保险发布2022年前10月保费收入公告。前10月,新华保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89.92亿元,同比增长1.09%。
客观而言,在疫情防控冲击,代理人“清虚”、渠道端转型、全球经济下行等背景下,寿险公司原保费增速两极分化,新华保险取得这样的业绩,谈不上多优秀,但也没有太糟糕。
而历数过去三年的业绩数据,新华保险可谓稳健增长。2019年,新华保险原保费突破1300亿大关,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突破10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3.8%。此后两年,新华保险保费规模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1634.7亿元,净利润也始终维持在140亿元以上。
这得益于过去数年的积极战略转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自2016年起,新华保险确立“回归保险本源”理念,大幅压缩趸交业务规模,向保障型和期交业务转型,重点发展养老、健康、医疗、一般寿险和意外险业务。
而效果也立竿见影。从业务结构看,健康险收入在2016年前一直没超过20%,在2018年之后一直维持在35%以上,而分红险收入从2017年以来一直在缓慢下降。2020年,新华保险将战略升级为“一体两翼+科技赋能”,推进以寿险业务为主体,以财富管理、康养服务为两翼,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的布局。
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其他险企来说,持续上涨的保费规模,势必给后端的资产管理带来挑战,但对于新华保险来说,则不必担心。因为新华保险拟任董事长李全拥有丰富的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从业经验,而这对支撑投资端业务发展大有裨益。
代理人“清虚”、渠道变革:保险业走出低谷
据银保监会披露,2020年后,保险业销售人员数量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减少,其中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下半年,人数减少数量均接近130万人。而据新华保险2021年年报,新华保险的销售团队人数由60.6万人下降至38.9万人,降幅达35.8%。
销售团队“清虚”,对以个险渠道为核心的新华保险来说,将会对收入平稳增长带来压力,同时也是其业务提质增效的机遇——这也是整个保险行业的共识。
新华保险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行业已进入颠覆性变革阶段。重点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由“规模取向”向“价值与规模有机统一”转变,由“销售主导”向“销售与服务并重”转变,由“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变。
同时,与其他险企一样,新华保险也在加速推动渠道变革。之前,新华保险个险渠道承担了公司近97%的新业务价值贡献,总保费收入的73%。现在公司在加大银保渠道、团体渠道的投入。数据显示,2021年,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收入407.3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比重24.92%,较2020年的14.44%增长超过10%。三季报显示,新华保险前三季度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85.76亿元,同比增长9.3%,显著高于原保费1.1%的增长率。
在代理人“清虚”,渠道加速变革,整个保险行业逐渐回归理性,以阳光保险上市以及诸多险企业股价触底反弹为标志,上市险企已经走过最坏的时点。而新华保险获得股东大比例增持并非个例。自去年4月以来,中国太保(601601)已两度获得股东增持。此外友邦保险、中国平安(601318)也频频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信心。
不仅如此,疫情防控、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转向等,又为保险行业“二次腾飞”带来便利。比如,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金融16条”、房地产行业股权融资松绑、央行第二轮降准、个人养老金逐步落地等政策,这些都将为行业新业务与投资端带来重磅利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