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再夺丰收,客观上讲,老天帮忙、天公也作美,在收割季节没有出现恶劣天气和严重自然灾害。更多的主观努力、事在人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层层分解落实面积,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先后下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00亿元,补贴金额比上年翻了一番,等等。如果没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做保障,没有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要想确保年年丰收、年年增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也是,包括今后在内,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正是粮食产量年年有保证,中国人民的饭碗才能端得稳,生活才能过得安心,发展才有良好的社会稳定基础。如果粮食安全出了问题,一切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永远不能松懈和麻痹的大问题,也是最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今年在财政收入增长面临极大压力、减税让利措施很多、各项财政支出规模巨大财政正常运转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了1205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400亿一次性种粮补贴,足以看出中央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
也就是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其他方面的工作再重要,也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不能松了粮食安全这根弦。更直接地讲,粮食安全是纲,其他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一切的工作就都有坚实的基础,就能够放心大胆地去改革、去发展、去创造。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强力冲击,中国能够非常平稳地应对和克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粮食安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即便在疫情爆发后不长时间内,一些粮食大国停止或减少粮食供应,很多国家为之担忧,中国却能够坦然面对,与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供应有比较充足的保障是紧密相连的。
随着今年粮食再一次获得丰收,且创历史新高,很多人也似乎松了一口气,认为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了。显然,这是错误的想法,也是不全面了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想法。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粮食安全永远是一个大问题、大课题、大难题,无时无刻不能放松,只要出现麻痹松懈思想,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而且是大问题。这其中,如何节约粮食,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要知道,中国在粮食节约方面,空间是很大的,内容也是很多的,不仅餐桌上的节约空间很大,工业生产、粮食运输、粮食保管等领域的节约空间也很大,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同样很大。据《中国科学报》统计报道,我国每年粮食浪费达3500万吨,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其中,流通环节浪费的粮食超过了55%。一年浪费掉的粮食,可满足3.5亿人一年口粮的需要。而据中科院专家统计,我国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高达38%。
殊不知,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无不为了丰裕粮仓、节省粮食而颁布相关政令。周朝因酿酒耗费粮食而催生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孔子提出了“节用而爱人、节俭持国”的治国理政思想、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到了今天,如果仍然不能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而在肆意粮食粮食,真的应当好好地教育教育,必要时,要对其实行法律惩处。
在这里,我们要强烈呼吁,舌尖上的安全,不能只想到食品质量是否安全、产品品质是否保证,有没有假冒伪劣,是否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看能否在使用时、食用时不出现浪费现象。如果其他方面都有充足的保证,消费者在使用、食用过程中却大量浪费,同样难以保证舌尖上的安全,甚至风险更大、隐患更多。如三年自然灾害时,舌尖上的安全有保证吗?那一刻,可能不是吃的好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吃到的问题。连吃都成问题,哪还有安全可言呢?所以,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节约更加不能动摇,而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注意减少粮食浪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