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百花岭:走出了一条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2022-12-22 18:08:28 环球网 

对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百花岭村来说,2022年12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大日子。

这一天,一个群众自发成立、历经27年时代变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百花岭村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吐故纳新、重装升级,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吸纳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鲜血液,修改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协会章程。

“这次协会换届选举,彻底突破了以往换届仅做会员微调的成规,充分挖掘本土生态保护人才,创新提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核心,统筹村内各类乡土人才,大力发展自然研学、有机农业、绿色观鸟、宜居康养等生态旅游的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经验,实现二十多年老路子的新转变,让生态文明思想植根高黎贡、结果群众中。”协会上一届会长侯兴忠说道。

百花岭,一个依山而生的村落,因境内高黎贡常年百花盛开而得名。村里的耄耋老人常说:“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十月怀胎生我于世的人,一个是供我吃食给我土地的山。”靠山吃山是这个山间寨子自兴起之日的世代传承。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对这座大山如发肤之恩的情怀,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个概念于1995年率先在百花岭村流传。

今年70多岁高龄的群众李有宽介绍:“30年前,我们也和其他村一样,肆意开荒、刀耕火种,根本不知道我们背后依靠的这座山是世界的宝库。大概是1994年,许多外国的、国内的专家来到百花岭,不准我们砍柴卖,带着我们改造那些被开荒后的低产山林,也是我第一次从他们那里听说‘生物多样性保护’。”

1995年12月8日,在中国科学院、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处专家的推动下,中国第一个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环境保护公益组织——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在百花岭村正式成立,随即制定了第一份协会章程。

往后的27年间,协会积极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展村级可持续发展项目,支持和鼓励群众学习自然资源利用及保护知识,总结出了以树立“保护高黎贡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观念为核心,改低产林为高产林,探索发展混农林,同步布局咖啡、柑橘支柱产业的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解决人地矛盾的同时,推动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地落实。

协会会员李大益就是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最典型的受益者。李大益是最早的高黎贡山傈僳族移民,20世纪90年代初,在协会发起人滕国周(当时百花岭村旱龙社社长)的再三动员下,从旱龙社管辖的高黎贡山半山腰搬到了山脚下的桃园组,摒弃了傈僳族毁林伐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在山边低产林率先种植椿树、杉木涵养水源,套种板栗、甜柿等经济林果,取得了保护与发展双效益。

随着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的顺利换届,百花岭村群众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老经验有了新内涵,实现了老版本到新版本的扩容升级,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始终,保护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写入了章程总则。

新一届理事会会长李智辉代表65名会员,面向高黎贡山承诺:我们将严格遵守协会章程,以保护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为己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践行绿色发展,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百花岭村“两山”理论群众化实践的振兴之路。(文图/张密 角剑男)

?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