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新冠将实施“乙类乙管”,这有一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2022-12-27 19:47:41 新京报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12月26日深夜,一则新冠将实施“乙类乙管”的公告刷屏。一系列的“不再”,意味着以往各种检测、收治、隔离等刚性措施,将逐步优化乃至取消。这是一次回归,也是具有标志性的“打开”。

12月2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

调整为“乙类乙管”,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为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调整为“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李斌表示,近三年来,通过对新冠肺炎“乙类甲管”严格管理,我国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新冠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在防控措施方面有什么不同?

第一,实施“乙类乙管”以后,我们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各地要保证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民核酸检测点,前一段时间新闻发布会也专门提到这一点,保证零售药店、网络销售电商要有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来满足居民的检测需求。

第二,实施“乙类乙管”以后,我们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采取居家健康管理。

第三,在社会面的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以后,社会面的防控措施更多地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者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四,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实行“乙类乙管”以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

调整以后防控措施重点会发生哪些变化?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调整以后防控措施的重点主要有几个方面,概括起来叫“三重一大”。

一是加强重点人群保护。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保障充足药物供应,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健康调查,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工作。

二是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医疗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等人群集中的重点机构防控,严防机构内聚集性疫情发生。

三是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对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公安、交通、物流以及保障水电气暖这些行业,要强化员工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的通风消毒,建立人员轮岗备岗制度。

四是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阅读全文>>>

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优化了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的措施。

多个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消息发出后,国际机票搜索量显著增长,但机票价格仍处高位。民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旅游签证办理政策顺利落地,2023年春节将有望迎来出境游小高峰。与此同时,国际航线航班量将持续得到释放,票价可能出现先升后降的走势。

消息发布后一小时内,国际机票预订量增长5倍,出发时间集中在一月中旬至二月初,热门目的地为东京、首尔、曼谷和香港。去哪儿网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一周前,就有旅客提前“囤”了国际酒店,泰国、菲律宾和法国的预订量环比上月分别增长7倍、3倍和1倍。

沉寂了近三年的出境游何时迎来出境航班、出境游客高峰?民航业内专家林智杰表示,外籍人士来华签证便利,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特别是入境免隔离政策,将推动国际客运市场需求爆发式复苏。同时,正式宣布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意味着国际航班已无疫情防控政策限制,将推动国际客运航班数量快速恢复,“政策于供需两端而言都利好国际航线市场”。阅读全文>>>

从2020年1月20日,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乙类甲管”到现在,近3年时间,如今终于实现“乙类乙管”。

这样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病毒本身的变异。当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此外,也与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以及3年来的抗疫经验有关系。当此之时,当机立断,适时调整,利国利民。

毕竟,一个正常、有烟火气的社会,是每个人基本的生活场景。从12月初各地逐步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政策至今,尽管仍有些磕磕绊绊,但人们已经深切感受到,自由便捷的行动,是让这个社会持续保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阅读全文>>>

“乙类乙管”后,个人防护需要注意什么?重点人群如何加强防护?一图看懂↓↓↓

你听过凌晨ICU的声音吗?你见过凌晨ICU的样子吗?记者现场纪实跟踪,一场ICU医生与死神的赛跑。

李奕冉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作为一名ICU医生,凌晨工作是她的常态。她的夜班,一值就是24小时,在大多数人已经沉睡的时候,ICU里却充满机器滴滴报警声、抢救声,每位医护都处在忙碌而紧张的状态。工作至今11年,李医生救治过无数病人,其中,一位凌晨送来、喝下百草枯的年轻男孩,“他在弥留之际哭着喊妈妈”,令她触动极深。阅读全文>>>

近日,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一周累计下跌26.40%。俄罗斯输欧主要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9月底的爆炸事故尚未厘清,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也未放松,欧洲天然气价格却大幅下降,究竟发生了什么?

荷兰TTF天然气2023年1月期货价格收于每兆瓦时84.98欧元,与今年最高点时的价格相比暴跌了400%,抹平了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所有涨幅,跌至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

从今年7月以来,欧元区制造业PMI已连续六个月低于“荣枯线”(PMI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临界值)。欧洲国家中,德国、荷兰和西班牙的表现最差,均出现了产出萎缩的迹象。像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已宣布将尽快“永久性”地缩减在欧洲的生产规模。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能源危机抑制了经济产出,反过来,经济产出萎缩又抑制了欧洲的天然气需求,这是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的基本面。此外,欧洲今年赶上了一个暖冬,也使期货炒家们不得不降低了预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是,虽然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北溪”管道现在无法运行,欧洲一些国家对切断与俄罗斯能源的联系口头上极为坚决。但事实上,今年以来欧洲还是从俄罗斯悄悄进口了大量的液化天然气。

毫无疑问,俄罗斯把天然气视作改善地缘政治的工具之一。问题是,欧洲能否坚持说“不”。欧洲已经逐渐意识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有可能掏空欧洲工业,迫使欧洲企业转向美国。或许未来,欧洲也会把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作为回击美国的一个工具。阅读全文>>>

这些年,萨日娜在影视作品中饰演的“母亲”形象获奖无数。2022年,她又塑造了一位深入人心的母亲角色——电视剧《人世间》中的李素华。在老周家,只要看到她,观众的心就立马踏实了,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一样。

演戏多年,她一直用精湛的演技在专业领域里游刃有余,塑造角色的背后更多是她沉下心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践行,被问及有没有什么表演经验可以分享时,萨日娜笑着说“初心”,“你需要沉下心来,多思考,勤读书。若是你把表演当成一份工作,那就很难坚持,你需要把它当作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它是我热爱的、是我喜欢的,我该对这份职业承担起我的责任。”

你有和观众一起追剧吗?有没有看到让你感动的评论?

萨日娜:是的,我也一起追的(笑),还学会了看观众的弹幕,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句“我怎么觉得追这个剧像在看纪录片”,这说明我们所有创作者营造出了最真实的剧情画面。这个戏(《人世间》)跨度大,起伏多,能够用表演与观众真情共鸣,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很多观众说要找我“报销纸巾”。我认为演员能哭不叫本事,让观众哭才是真本事。

影视剧处于快餐时代,遇上不敬业的行为你会生气吗?

萨日娜:这几年真的好多了,前几年确实有些走形了,这种走形,实际上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是巨大的伤害。以前开会的时候我也说过,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收视率、点击率。艺术作品不能简简单单地看作是产品,它是一种精神产物,它影响的是一代两代甚至是几代人。如果它走偏了,要修复的话,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所以为什么做不利于艺术创作的事呢?不敬业的粗制滥造让我觉得很奇怪,那就是不负责任。人,对自己负责任,对家庭负责任,才能对社会负责任,如果缺失了责任感,尤其是做文化的人,那对民族文化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但我也改变不了别人,只能做好自己。阅读全文>>>

编辑 魏冕 设计 甲晨晨 校对 刘越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