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年后,港股市场表现强势,恒生指数在2023年首个交易日便火速站稳20000点。宏观经济修复预期提振机构信心,多家外资行发布报告指出,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配置中国资产已经成为共识。
盘面上看,明星科技股升势明显,同时细分赛道上的小盘股亦表现不俗。金融SaaS云服务龙头百融云-W(06608.HK)股价5日盘初升创2021年11月末以来新高,延续其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强劲走势。行情数据显示,百融云在去年四季度累计上涨近46%,跑赢大盘超30个百分点。
机构分析认为,信创、数字经济概念等多重因素催化百融云股价连续走强,后续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改善,SaaS企业业绩将有所修复,中期来看,头部企业存高成长性。
多因素催化百融云股价上攻
2023年1月5日,百融云股价最高触及11.10港元/股,创2021年11月末以来新高。在上一交易日(1月4日)百融云日内最高上涨超6%,成交量达2774万港元。更进一步来看,在2022年第四季度,百融云连续三个月的月K线录得阳线,在去年10-12月累涨近46%,成交量合计达6.48亿港元。
根据富途牛牛数据,截至上周末,百融云已经连续八周获得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额达1.83亿港元。来自基本面、消息面及公司业绩利好等多重因素催化了机构的做多动力。
其中,信创热潮和数字经济概念率先推动百融云流动性持续恢复、估值低位攀升。近两年,随着党政信创试点成功并过渡至规模化推广期,金融信创发展提速,第二期试点机构现已扩充至198家,并由大型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向中小型金融机构渗透。机构预期,截至2022年底,金融信创的国产化替代程度可以达到30%。
在青云数字价值研究院看来,SaaS服务是金融信创中长期发展重点之一。光大证券发布的报告也谈到,国产化信创有望加快,可关注头部高韧性SaaS标的。报告称,SaaS仍为高成长潜力赛道,前期港股SaaS板块整体估值受美股带动和实体经济不景气影响,但是头部企业的抗衰退能力较强,国产化信创等将带来新的业绩催化。
此前,在金融信创建设初期,金融SaaS云服务更重要的是扮演赋能数字化转型的角色,百融云也被认为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受益标的。2022年7月,百融云入选《互联网周刊》“2022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100强”榜单,成为榜单内得分最高的金融SaaS企业,与腾讯、阿里、百度及华为等企业一道组成了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探路先锋。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政策导向的必由之路。自去年末开始,关于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接踵而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初步搭建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受益于数据二十条的利好,百融云股价在2022年12月单月上涨26.67%,成交量放大至3.58亿港元,为四季度整体成交量的一半。招商证券指出,“数据二十条”的发布将刺激数据要素市场扩张,数据持有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商、数据服务商均存在投资机会。
头部SaaS企业高成长性可期
公开资料显示,百融云成立于2014年,于2021年3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公司现拥有三大业务板块: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精准营销服务及保险营销服务。
成立八年来,百融云依托自建SaaS云原生技术平台迅速站稳金融行业垂直型SaaS赛道。近两年,尽管海外通胀压力及国内疫情反复冲击宏观基本面,但百融云营收保持增长趋势,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1-9月百融云实现总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25%。自2017年开始,百融云创营收持续攀升,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46%。
与收入高增长相伴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近三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229%。另据202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百融云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26亿元,同比增长28%。
对于金融SaaS这一垂直赛道来说,其订阅式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持续的服务能力才是构成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就需要SaaS产品不能仅仅是功能模块的叠加,而要做到数据与机构业务流程打通。从百融云整体业务的布局过程来看,其云服务架构具备高弹性、扩展性,可以嵌入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适应多种场景下的服务需求。并且,百融云研发的隐私保护计算平台Indra可以真正做到“数据要素可用不可见”,从根本上保障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流通。
国元国际认为,百融云在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具备明显先发优势,公司将充分享受行业高增长所带来的红利,同时金融行业作为对科技技术稳定投入的客户群,能够为公司收入在未来几年不断提速提供稳定支撑。
光大证券等机构在报告中指出,作为基于云端的订阅式商业模式,SaaS可满足不断扩大的金融IT等行业需求。目前,SaaS公司受到的基本面多重压力已行至底部,业绩预计有所修复,头部企业成长性可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