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禁令扰乱市场!巨头“业绩休克”警告全球芯片业

2023-01-09 19:40:10 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静 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宋毅】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芯片过剩危机会得到缓解吗?随着2023年的芯片行业数据陆续披露,业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难言乐观。有分析认为,这一供求矛盾或在年底才能看到转机。业内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对华芯片出口禁令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供需,继续造成2023年芯片供应失衡。

资料图(视觉中国(000681))

三星LG“成绩单”震动韩国

根据韩联社6日的报道,韩国电子两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6日均交出惨淡成绩单。三星电子2022年第四季度利润同比大减69%,为4.3万亿韩元(约合232亿元人民币)。这是三星电子单季利润近8年来首次降至5万亿韩元以下。LG电子去年第四季度利润同比锐减91.2%,为655亿韩元,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降到1000亿韩元以下。

《首尔经济》6日的报道认为,三星电子盈利出现“休克”最大的原因就是半导体业务不振,各行业对半导体的需求都在减少,外界估计三星半导体的出货量有可能继续下滑。大韩商工会议所4日公开了对128家半导体企业、84家电池企业、88家生物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7%的受访企业认为今年全球供应链与去年相比“类似”或“将更加恶化”。上述企业今年最担心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因素是俄乌冲突长期化,其次是中美竞争导致的本国优先主义抬头。62.3%的受访企业表示去年因为国际供应链危机而受到损害,有39.7%的受访企业表示为了消除不稳定因素正在考虑通过移动生产基地等扩大海外生产。

《韩民族新闻》6日发表题为“三星电子‘业绩休克’是对韩国经济发出的警报”称,现在已经有今年上半年三星半导体部门可能出现亏损的传闻。在“后疫情时代”,受全球供应链重组和美中摩擦的影响,韩国正呈现经济危机的征兆。

中美芯片摩擦影响全球供需

“半导体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日本经济新闻》1月4日报道称,预计到2023年秋季以后才会实现半导体供需平衡。美国美光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桑乔伊·莫罗特亚在去年12月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市场正在经历“过去13年里最为严重的半导体供需失衡”。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去年10月表示,客户的去库存或将持续至2023年上半年。

《日本经济新闻》称,用于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半导体产品在2022年7-9月转为供过于求。尽管半导体供应量的抑制和库存消化逐渐取得进展,但用于智能手机的半导体恢复供需平衡预计要等到2023年10-12月,用于个人电脑的半导体恢复供需平衡要等2023年7-9月。《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半导体的制造需要数个月时间,影响现在供应量的是2022年中期的产量。

日本半导体商社协会去年12月对会员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使用半导体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的库存水平偏高。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令已经影响了全世界芯片产业的格局,“2021年全世界面临芯片的短缺。这个短缺不是说大家真的缺少芯片,而是为了应对美国的禁令,全世界芯片企业都在囤货,最后导致2022年下半年以后逐渐出现了芯片过剩。”

项立刚分析称,芯片过剩很可能在2023年还会延续。中国为应对美国禁令带来的芯片制造问题,对这一领域进行大量投入,“中国几乎一年要新增100条芯片生产线,这样强大的生产能力在2023年会把产能释放出来,这会让全世界很多芯片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供需调整。”

同美国步调一致将伤害自己

尽管本国芯片产业面临供需压力,但日本仍希望在半导体政策上同美国保持步调一致,此举被认为将“反噬”本国芯片行业。据日本《产经新闻》6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当天在华盛顿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双方就日美两国携手开发下一代半导体达成共识。《产经新闻》分析称,日美之所以达成共识,从美国角度看,是为了迟滞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从日本角度看,为了实现下一代半导体的生产,必须与美国进行技术合作。日本财务省发布的2021年度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半导体设备和原料出口中,有约四成出口至中国,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对象国。在光刻胶等领域,日本拥有全球领先地位。一位大型半导体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日本强化同美国的政策绑定对中国实施半导体出口限制,对于产业界是严重的问题。

“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大家互相支持形成分工。”项立刚表示,美国开始在打破这个状态,中国企业未来要逐渐建设起自己的生产能力,尽快把光刻机、光刻胶等设备和原材料短板补上去。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满足自己一部分芯片的需求,对全世界其他芯片制造企业就是一个压制。毕竟这是一个价值2000亿美元的市场。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