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城“三桥”的前世今生

2023-01-12 07:10:39 金陵晚报 

渡桥王家渡滁河湾旁的“烟柳古渡”。 作者供图

穿越千年历史沧桑的盘城,一方积淀着有迹可循的人文厚土,且有秀美多姿的龙王山,蜿蜒流淌的滁河水,渗入盘城人的生命血脉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说到盘城,历经沧海桑田,时至今日仍有“三桥”遗韵值得寻觅,那就是渡桥、落桥、板桥。

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

说起渡桥,不得不提项羽与黑扎营、王姓举家在此设渡口的感人故事……

回望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遥想当年漆黑夜,项羽率八百骑兵沿滁河隐蔽而行。

后来,乌江一别,他的部分手下留于滁河之畔,仅存的兵士与侍女换上寻常服装,易姓改名,结为夫妻,在滁河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织布耕地、生儿育女,加之不断有流民会聚于此,遂形成自然村落。而这一夜并未被岁月遗忘,为纪念项羽曾在此扎营过夜,人们将此地命名为黑扎营。

据《六合县志》记载,王家古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清朝雍正三年。旧时滁河常出现时而干涸、时而暴涨的状况,给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地方官吏也一筹莫展。当时有一位王姓船家到此,寻址设渡口,于是称该地为王家渡。王氏船家技术高超又精通水文,故而载渡从未发生事故;且待人热情,宽宏大量,特别是遇到家庭生活困难和老弱病残之人则分文不取,一时传为佳话,当地人亲切地称其为“河王”。由此王家古渡名号不胫而走,并日益传开。后来,王家子孙以操船摆渡为业,迎来南来北往的渡客。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抵达当时的新渡乡,王氏后人冒死帮助解放军搭起浮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家渡成为渡口集市,江苏与安徽两地人流物资在此处集散中转,沿河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派繁盛景象。岁月更迭,上世纪80年代渡口便不复存在。为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地方特色小镇,地方政府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于2016年根据旧背【靶薷戳硕煽谕ぁ⑼馄徘牛傧治羧盏睦肥⒖觥巴跫夜哦缮虾油肌薄�

落地落英落驾落桥

落驾桥的渊源追溯,还得从明朝那些事儿说起。建文元年,朱棣发动了“清君侧”行动,带兵从北平一路打过彭城,杀向京城(今南京老城区)。军队来到盘城的魏征河边,河面仅有三根木头支起的独木桥拦住了军队。千军万马如何过独木桥?这让将士们犯了愁。更何况意在登皇位的朱棣,岂能过这简陋之桥?

于是,朱棣下令建桥,仅用三天就架好了一座造型独特的新桥。新桥的建成,似乎打通了朱棣走向皇位的大道。朱棣雄心万丈,毅然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势如破竹,杀入京城,如愿登上帝座。

事后,得知朱棣在此落驾赏桥,四面八方百姓纷沓而至,前来朝拜。抚摸桥柱、桥栏,其意在为自己带来吉祥幸福、安康好运。“落驾桥”由此而得名。自此以后,沿桥两岸的店铺作坊林立,市井陌巷,茶肆酒坊,人头攒动,车流不息,升腾起一股股生活的烟火气,呈现一派灯火阑珊的盛景。

现在,落驾桥修旧如故,犹如一条龙横跨在河面,尽展古朴厚重、绵延一脉的雄浑气势。整个桥体呈拱形,两侧栏板由石板相连,每一块石板都有质地斑驳的印痕。桥上刻有精工细作的浮雕图案,内有龙凤神话,外有花草奇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浮雕各有青石柱作为扶手,扶手上端雕有球形和亭形的桥帽;拱顶之上,面向南北桥中央处,题有鎏金大字的“落驾桥”嵌于桥身,再现昔日沿河两岸的历史风貌。

魏征河潺潺流水倒映着落驾桥,成为了当地优美的风景,润泽着父老乡亲。不远处的落桥社区,名字也源于落驾桥。穿透岁月的风雨沧桑,儿时记忆中的落驾桥,同很多古村一样,是一个不大的村落,每一次变迁,都会沉淀一种新的流韵。

有板有眼有老板桥

很久很久以前,朱家山河的阻隔,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于是,当地村民在官府的发动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齐心协力地建造了一座桥,旨在方便居民的出行。此桥由木头制成,桥面一共有57块板,由此而得名为板桥。

板桥村位于盘城镇西南方,距离镇政府(今街道办事处)约9公里,村域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因村里原有的一座老板桥而起名板桥村,曾用名“板桥”“新民村”。

板桥村地处于半山半圩,东邻永丰村,南邻泰山街道林场社区,西以朱家山河为界与永宁镇花旗社区为邻,北邻渡桥村、落桥村。

明代,地属上三都一图张家保、二图朱家保。民国时期,地属新河乡、渡桥乡,后属新渡乡。1949-1952年属新河乡。1956年3月,桃园村划出,撤销新河乡,隶属渡桥乡。1957年10月,渡桥乡并入龙山乡,成立板桥、新民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建立新民大队,隶属龙山公社。1961年6月,龙山公社更名为盘城公社。1963年5月,划小人民公社规模,分属渡桥公社、永丰公社。1965年7月,公社合并,隶属永丰公社,同时成立板桥生产大队。1983年,生产大队改称为居民委员会。 徐少有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