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哲 ▪ 秦朔朋友圈 责编:高雅馨
2023年,大家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迷茫和焦虑,尤其是对经济走势。我们大部分人的企业都在国内,可能更关注国内经济,但我还是想从国际形势的角度开始和大家交流分析。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国与国的竞争,我们做企业的都理解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会发生哪些事?由此出发,可以对国与国的竞争保持清醒的认识。
比如说两个企业竞争,A公司会拿自己的资本去支持B公司吗?那不可能。因此,国与国的竞争,第一件事就是肯定会发生资本的脱钩。
尽管年底前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审计的一些要求双方好像达成了一致,过程也比较流畅,但我认为这是战术性的。从战略上来说,美国的资本正在远离我们。美国资本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不会像以前那样投资中国企业了。
2022年夏天,我见了美国一位二级市场的大型基金投资人,他管理着100多亿美金。这钱全是他自己的,背后没有任何政治因素,没有赎回压力,等等,是靠自己的钱滚动起来的。2019年见他时,他100亿美金大概布局了20个中概股,从A股、港股到美股,每个投资都在1亿美金以上。那时候他对中概股的配置大约是全部投资的25%。
时隔三年再次见到他,他还是管100多亿美金,因为这几年有赔有赚,还是100多亿美金,但中概股只剩4个了,每个也配1亿多美金,中概股的配置比例大约在4%~5%。对,从25%降到4%~5%。他告诉我,他还是华尔街上中概股配置比例相对高的二级市场基金。
我们也看到,2021年拜登就签署了行政投资禁令,限制美国实体对59家中国企业进行投资,而且这种禁令的适用范围还在扩大化。
虽然从技术上说,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还开放着,但无论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实际上都在关闭中。2022年发行的港股中几乎没有美国基金认购。
但我觉得并不可怕——
第一,来自欧洲和中东的美元资本还是积极看好中国市场,包括VC/PE行业,如果还有些美元LP的话,他们不是来自美国,而是来自中东和欧洲;
第二,大家也要理解任何一个国家的最优质企业应该都是以本国的资本市场作为主要上市地。美国的资本市场最主要的上市公司还是美国本土的上市公司。
我以前在英国的FTSE100强(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的两家公司担任过独立董事,这100强绝大部分是英国本地最优秀的企业。德国最优秀的企业则会在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只有中国有相当多的企业,如早年的BAT和现在的“蔚小理”,先跑到美国去上市了。
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好不好,它有没有本土的优质资产、优质企业是很关键的。2022年有428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合计IPO募资超5800亿元,A股上市公司总数已经有5000多家。这一年A股不仅是亚洲地区,甚至是全球IPO募资规模最大的市场。尽管二级市场表现一般,但从募资角度看,至少A股不愁发行。
以上是我对资本的一些分析,即即使中美资本脱钩也不是致命的。
第二,科技脱钩。国与国的竞争,就像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既然不会用资本帮助对手,自然也不会用科技帮助对手。
第三,供应链脱钩不会发生。还是回到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关系来看。如果A公司和B公司竞争,A公司和B公司有一个共同的供应商,它是行业中最好的,B公司不会因为A公司买它的产品就不去买了。两个竞争对手同用一个供应商,在商战中也经常看到。
其次,供应链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就脱钩的。美国的制造业不是这么快能够恢复的。我在美国也听到了很多所谓的“美国进口替代”,我说你们担心什么,他们说最担心的是安防摄像头,以中国的两家企业为主。他们可能要求美国一些软件公司把摄像头里的中国的AI软件人脸识别给删了,但是删了以后,硬件还得来自中国生产。
还有激光雷达,我三年前去美国的时候,美国五家最大的激光雷达公司,就是世界的五强,2022年再去看,五强中两三家倒闭了,剩下一两家的市值只有几亿美金,目前全世界激光雷达的三强都来自中国的企业。美方可能领先在激光雷达的软件算法上,但硬件的制成,离开了中国制造,美国的激光雷达根本上不了车,不断给大车企“跳票”,开空头支票。而中国本土新能源车的智能化趋势和市场都很好,中国现在马路上跑的智能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第四,人员脱钩难以实现。人员脱钩我认为很难真实地发生,尽管企业和企业竞争,我们也会签署一些竞业条款,防止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管、科技人员去竞争对手那里。但说实话,我们做企业这么久,实际上很难真的实施。
综上,四个脱钩中,两个脱不了的是供应链和人才。
虽然供应链不会脱钩,但确实在发生一些迁移。大家比较担心供应链会不会全部迁出中国,我认为可以用一句会计术语“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后进后出”来解释。这是会计对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供应链其实也一样。改革开放最先进来的是来料加工的鞋子、衣服等的供应链,来得快,那一定也去得快。中国花了20年把3C供应链(现在叫“果链”),包括像戴尔这样的供应链搬到中国,要搬出去的话也要花20年。
中国的汽车供应链,从上海汽车搞大众桑塔纳的国产化开始都30多年了,近40年才建立起中国汽车供应链的体系,这样的体系不是那么容易搬出去的。在上海生产的第一辆特斯拉汽车,下线的时候零部件国产化率不到30%,现在已经超过90%。特斯拉在中国不仅仅是完成组装,更多的是有完整的中国供应链在支撑它。因此,供应链会逐步迁移,但不会在很快的时间内发生大的迁移。
从个人角度看,我对中美关系的修复不太抱幻想,我认为未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对欧洲和中东的“争夺”上。拜登上台后,我说民主党搞政治搞外交还是厉害的,当大家都嘲笑美军撤出阿富汗非常狼狈时,我就说过不好办了,因为中美关系的恶化可能由于9.11事件而推迟了20年,那时美国要反恐。大家想象一下,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无论领空还是领土,都被中国、俄罗斯和我们的友好国家所包围。所以如果得不到中俄的“默许”,美军很难进入阿富汗,他的空军、补给都很难进去。
所以,过去20年中美关系、俄美关系,美国都是必须要有所妥协的。因为阿富汗像个“人质”一样被控制,所以美国不得不在很多战略上让步。但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让美国感到俄罗斯在欧洲方面得寸进尺,所以拜登上台后非常果断,自己一下子把阿富汗这个“人质”给废了。
德国总理朔尔茨冲破各种障碍,第一个要带着经济代表团来访华。同样,我们国家近期除了出席G20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外事出访是去中东。对中东和欧洲的争夺可能是中美战略角逐的一个关键。前面说到,欧洲和中东的资本对中国还是充满期待的,甚至欧洲的很多技术还没有到对中国全面封锁的程度。
回到国内经济,我认为利率和汇率是中国经济未来有希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两个率和国际经济形势非常有关。
先说利率,我工作近30年从来没有经历过中国的贷款利率比美国的存款利率还要低的情况。美国的存款利率,现在轻轻松松是4%、4.5%,但我们人民币的贷款还在3.2%、3.5%,有些甚至优惠到3%以下。如果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那大家肯定不会留着人民币,都去存美元了。其实这就是现在英镑、欧元和日元面临的问题,由于他们的资本可自由流动,美国一旦加息,他们不得不跟着加息,其实他们国内经济压力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们真的是汇率和利率双杀。
中国保持了一个低利率的状态,可能是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一个没有跟着美国加息的,这对我们未来经济发展非常有利,无论对房市、债市,还是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等,都非常有利。美国的房贷利率已经到了8%了。
汇率,我们国家以前是投鼠忌器。我们汇率贬一贬对出口非常有利,但另一方面我们进口的量也很大,特别是能源方面,如果人民币贬一贬,我们进口成本上升,国内通胀压力会非常大。所以,目前状态非常有利。
我们投资了很多跨境电商企业,从2022年下半年起真的是“躺赢”,我们收入的是美元,支付的都是人民币,除了亚马逊的佣金和海外仓的一些费用支付美元,每个月都是几千万人民币的额外利润。
为什么现在的汇率我们不太担心?俄乌冲突以后无论是中国和俄罗斯,包括这次国家元首去中东,虽然公告中没有,但我相信会逐步增加中东能源的人民币结算。加上俄罗斯能源的人民币甚至易货贸易的结算,这样将近2/3的能源供给就不再用美元结算,我们人民币对美元贬一贬,一方面有利于出口,另一方面也不会由于能源的美元定价,带来最大的输入性通胀。
大家也很关心国内的消费,我认为还不是很乐观。消费也是我们一个重点的投资方向,美国消费的韧劲很强,通胀确实很高(8%),但美国的就业率特别高,失业率是历史新低(4%)。很多人说美国统计的数字也不准,但另外一个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就是美国有1.3~1.4亿的就业人口,目前1000万个岗位是有岗位没有人去干,我在美国看到的都是招聘广告。所以美国的经济韧性一方面确实是高通胀,但另一方面高就业率保证了其消费还是很旺,刚刚过去的感恩节、圣诞节,无论是线上线下,消费都在突破历史新高。
欧洲就比较麻烦,一方面是高通胀,另一方面是很高的失业率。
中国现在没有太大的通胀压力,但是如果就业问题一直解决不好,那国内的消费就很难启动。可能很少人注意到,2022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2.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大家更多地存钱,都不花钱,可能有疫情的原因,也有感到生活保障不完善的问题,认为未来前景不明朗。这种情况下,刚需性的消费应该随着疫情的结束会好转,甚至我们发现,吃的喝的消费还在升级,通过疫情大家想吃好一点儿,喝好一点儿,人过得健康一点。但是像服装、家电这些非刚需、非必选项的消费价格变得敏感了,预算开始减少了,所以消费整体并不容乐观,具体要分品类来看。
(卫哲为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