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下水! 让科技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2023-01-14 07:09:34 金陵晚报 

嘉 宾:市人大代表张明龙,市政协委员张羽

主持人: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天走进我们直播间的嘉宾,就是两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他们都姓张,都毕业于南京著名高校,现在又都在从事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工作。不过,他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下”,首先请他们自我介绍一下。

张明龙:我就是那个“水下”工作者。我叫张明龙,2000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很快就返回家乡高淳创业,目前担任良庄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我的工作,主要是河蟹养殖、销售,并探索推进河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主导固城湖螃蟹品牌的运营和发展。

张羽:我就是那个在“天上”工作的创业者。我叫张羽,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2015年创办拓攻机器人,主要从事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目前最大的应用场景是农业。比如说,用无人机播撒农药、施肥、播种等。得益于南京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我们这些年实现了较快增长。我们希望把无人机这种“新农具”应用到更多农业生产场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主持人:作为一线参与者,你们感觉科技能给农业带来什么?农民、农村欢迎什么样的农业科技?

张明龙:农业科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硬件,比如新工具、新设备;也包括软件,比如信息化、数字化。农业最直接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就是电商,它可以让农产品(000061)直接面向消费者,降低产销融合成本。这方面,高淳螃蟹产业进行了有益尝试。与此同时,我们做得更多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化管控,努力用数字技术实现生产的标准化,提升各个节点的管理效能。信息技术对于农业和农民而言,不仅是新工具,更是新思维。

张羽: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相对二产、三产,一产农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是比较慢的,因此,科技在农业产业上大有可为。科技下乡,助力“耕种管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降本、二是增效,农业植保类无人机等新型农业机具可以有效实现这两个目标,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主持人:今年市两会上,两位都带来什么意见和建议?

张明龙:我带来的第一个建议与农村电商相关,希望市级层面加大政策支持,让农民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能够卖出去、卖出好价格。第二个建议,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希望设立市级农业主要单品种数字化转型专项扶持资金及政策,加速推进高淳河蟹产业数字化转型,使养殖户在数字应用中进一步提高收益。

张羽:作为一名科技创业者,我关注的是怎样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怎样吸引更多跨界的科创人才进入乡村振兴相关产业。我认为,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下乡,更需要年轻人下乡、新科技下乡。乡村振兴路上,需要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创业者投身进来,用各种跨界技术、跨界手段,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工作。

主持人:今天,借助“两会直播间”,平时“上天”“下水”的两位代表委员,终于在地面“相遇”了。借此机会,你们有没有什么对彼此说的?

张明龙:目前,我们在做的数字化更多侧重于流程、逻辑、产业链重组,更需要一些新的专用硬件设施助力。目前,我们已经使用无人船投喂饵料,但水面障碍比较多,无人机投喂饵料,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未来,我们还要搞无人蟹塘、无人农场,希望“硬件”创新创业者们,能够不断加强新工具适用性研究,我们一“软”一“硬”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张羽:水产养殖饵料投喂,是一个非常耗人力、耗时间的环节,农业无人机可以明显提高投喂效率、减小劳动强度,期待我们的无人机能够更好服务水产养殖场景。作为一起在南京农村创新创业的同行,我们相信这个产业的前途是光明的、增长空间是无限的,我们一定携起手来,为南京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