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被质疑泄露信息 虚假信息猖獗 58同城顽疾难除

2023-02-10 10:44:40 产品可靠性报告 微信号 

“58同城, 不用中介租房子, 不用花钱招人才;58同城 ,一折吃喝玩乐, 闲置物品能换钱;“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相信不少人都听到过这段广告词,即使看到的是文字,耳边也能自然响起代言人杨幂的声音。“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也顺势成为了无数人的耳边记忆。

58同城被质疑泄露个人信息

宁夏的于女士向《产品可靠性报告》反映,近日,因想找家政服务,自己在58同城注册了账号,结果从注册的第二天开始,便接到了各类业务员的推销的电话。更过分的是,一日,于女士还在睡梦中,便有推销电话打了进来,在挂断电话后,业务员还继续骚扰。后来,于女士将对方拉入了黑名单,此时,于女士也睡意全无。在拉黑之后,对方竟然用于女士的手机注册了十几个账号,发送了十几条验证码,“我告诉对方,你再骚扰我就要报警了,结果他更变本加厉,我还在继续收验证码。”于女士气愤地说道。

在接到投诉后,《产品可靠性报告》记者将此事反映给了58同城客服,客服只是记录了问题和基本信息,表示需要1-3个工作日处理。

而在等待反馈期间,于女士依然能陆陆续续收到验证码。于女士认为,此番“轮番轰炸”已经属于一种骚扰,而且怀疑此番遭遇是58同城泄露个人隐私所致。

这不是58同城第一次被用户怀疑泄露个人隐私。此前,在豆式鹑诒ā贰�58同城“顽疾”难除:求职者质疑隐私泄露,付费商家斥责销售乱象”的文章中,报道了尹丹丹(化名)和武虹(化名)注册58同城寻找兼职,仅仅浏览了一些兼职信息,便接到大量电话的事情。来电者均称是在58同城上看到他们的求职信息,还试图将他们引导到其他平台。

58同城客服公开回应称,因简历是公开状态造成的。他们把简历关闭并删掉,才没有再接到过类似电话。

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17年,58同城就曾被曝出数据泄露门事件:只需支付700元购买一种爬虫软件,用卖家提供的账号登录后就能不断采集应聘者的相关信息,该软件每小时可以采集数千份用户数据。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轰动,甚至在百度百科都有专门的词条。而58同城对此事的回应则是:“不是我们泄露,是黑客攻击”。

此外,2021年底,58同城因App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做匿名化处理,涉嫌隐私不合规而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点名。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2条,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相关法律人士表示,58同城作为运营方,应当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披露,若58同城存在信息泄露等过错并因此造成用户损失,应视具体过错情形承担一定的责任。

虚假信息横行,甚至涉嫌诈骗

除了信息泄露,58同城上还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我参加58到家新用户下单返现200的活动,结果以活动变更为由,只返现了150”“在58同城上看中了一套房子,结果看房时发现与平台展示不符”等相关投诉58同城都是虚假信息的不胜枚举,有些虚假信息甚至涉嫌诈骗。

据《华商报》报道,西安的蒋女士因为想做兼职,在58同城上看到“陕西亚娱创模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为淘宝店招聘试衣模特,便根据招聘信息上留下的电话,联系询问情况。

聊天记录显示,对方称一场拍摄2-3小时,没有固定时间要求,多劳多得,薪资按场算,一场在150元-500元之间,做完拍摄工作,当天六点前就可结算薪资。蒋女士经过面试后便被录用了,“进一步谈的时候,对方说需要缴纳化妆费,每月500多元,必须按照整年交,费用是5980元,我没钱,他们就说可以贷款,给我推荐了一个贷款软件。”蒋女士说,由于从未贷过款,她有些犹豫,对方就做工作说,后面的拍摄机会很多,很容易就能把这个化妆费赚回来,还能赚钱,听到这些,她心动了。

蒋女士说,对方让她下载了名为“360借条”的贷款软件,她不会操作,对方就在身边指导如何办理。贷款很快就办好了。她拿到钱后,将钱转给了对方,双方签订了“签约合作协议”,协议上写的是“管理服务费”。后来,她接了一场拍摄的工作,赚了130元。

再往后,蒋女士的工作变少了,想着钱没赚上,却背上贷款,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蒋女士便找媒体曝光了此事。

后来,华商报记者和蒋女士一起前往这家公司,公司客诉负责人周先生说,此前媒体曝光的事情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已做了相应的处罚。而公司曾发布文件,申明在任何情况下没有也坚决不会和任何贷款机构合作。后经协商,公司扣除此前的课程费和形象照的费用,给蒋女士退款5520元。

在58同城的页面上中,类似的高薪“模特”招聘信息比比皆是,是否合法合规很难辨别,更加严重的情况,还有求职者被骗往境外,轻则被逼运毒,重则音讯全无、生死未卜。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58被骗”,相关结果有3千万之多。此前,对于众多被骗事件,58同城曾公开向媒体解释:“58同城覆盖5个大行业2000多个细分领域,因此需要与为数众嗟男幸登惫嬖蚝秃诓龆氛!�

针对平台乱象,58同城也是做过一些努力的。如曾推出“服务保障计划”,当用户加入该计划后,如果遇到虚假或无效信息导致财产受到损失,58同城将为用户提供赔偿并严惩企业。

但企查查显示,2022年初,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因为未对入驻平台的经营者核验真实信息,被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8万元。

信息泄露、虚假信息是互联网顽疾

企业仍需完善规制度建立

企查查信息显示,58同城于2005年12月在北京创立,2013年10月31日正式于纽交所挂牌上市。58同城作为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平台,业务覆盖招聘、房产、汽车、二手、本地生活服务及金融等各个领域。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全面服务本地商户与用户的线上商业服务平台。

如此辉煌的58同城,却因各种泄露风险、虚假信息、服务纠纷等被用户屡屡诟病,影响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此前,58同城针对《中国经营报》的报道“58同城涉嫌售假 深圳站涉嫌多项违法”做了官方回应,表示58同城多年前成立了信息质量审核部门,并在人工及技术双重审核基础上出台了《58同城信息质量标准体系》。

针对质量审核工作,58同城可谓各项措施多管齐下,但为什么如今仍有骗子猖獗在平台上?58同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法分子骗术花样翻新,信息审核团队几乎每天都在应对新的诈骗手段,并不断调整审核算法,但应对手段相较骗术难免会出现滞后性,再加上平台信息量庞大,因此确实难以保证没有漏网之鱼。”

据了解,58同城每天发布的信息有千万条、系统判定和人工抽查需要审核的信息三百万条、删除虚假信息数十万条。信息审核团队规模超300人,连同人工成本及技术服务成本等,在信息审核方面,58同峭度胍殉蛟侗稹4饲巴ü蠛耍苯庸乇瘴シㄕ撕�4000余个,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

但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58同城虚假消息泛滥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该平台商业模式出现了问题。

58同城近几年的财报显示,58同城的营收来源有会员业务、在线营销服务、电商服务和其他业务。会员指的是平台的付费商家,也就是说,58同城主要依靠售卖自己平台上的流量,从企业端或提供需求的个人端赚取广告费或佣金。而商业模式决定了其难以从根本上堵住信息筛选漏洞,因为虚假宣传被查处,顶多就是交上几万块钱罚款。而如果真的要对用户投诉的虚假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其高营收也许就保不住了。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利”和“义”终究是难以平衡的问题。

网络信息虚假问题,也不只是存在于58同城,这是整个互联网的顽疾,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也一直在行动。以“清朗行动”为主的打击行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想彻底清除这一顽疾,最重要的还是各互联网企业需要做好自身,加强相关合规制度建立。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平台口碑,净朗社会。

--- End ---

编辑 | 刘   濡

审核 | 刘回春

出版 | 刘大平

来源 | 产品可靠性报告

更多内容,请关注《产品可靠性报告》官方公众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产品可靠性报告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