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广东河源地震!广州、深圳有震感,热搜爆了…广东7天两次地震

2023-02-11 14:25:30 证券时报 

综合自环球网、央视新闻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11日10时41分在广东河源市源城区(北纬23.76度,东经114.64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随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又发布消息:刚才,广东河源发生4.3级地震,震中据广州市区157公里,地震造成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普遍有感。

广州、深圳等地网友表示有震感↓↓

#广东地震#词条迅速登顶微博热搜。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广东7天内两次地震。上周日11时38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北纬23.27度,东经112.95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地震来了如何自救?

地震虽然属于天灾,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当灾难来临时,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学会自救救人的措施会大大降低灾难带来的损伤。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中的自救、救人方法!

1、震时避险

(1)室内

应急要点→

★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也可以躲在墙根、内墙角、暖气包、坚固的家俱旁边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躲避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软性物品护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专家提醒→

◆震时要沉着冷静,及时反应。

◆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面,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

◆在地震第一时间关闭火源、电源、气源,处理好危险物品后,再行避险。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2)户外

应急要点→

★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蹲或趴下,以免摔倒。

★驾车行驶时,尽快降低车速,选择空旷处停车。

★避开高架桥、高烟囱、水塔等建筑物。

★避开玻璃幕墙、高门脸、女儿墙、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

★在野外,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专家提醒→

◆户外情况复杂,震时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2、震后自救

应急要点→

★被压埋后,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专家提醒→

◆被压埋后,要坚定自救的勇气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溃。

3、震后互救

应急要点→

★根据房屋居住情况,以及家庭、邻里人员提供的信息判断,采取看、喊、听等方法寻找被埋压者。

★采用锹、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方法挖掘被埋压者。

★在挖掘过程中,应首先找到被埋压者的头部,清理口腔、呼吸道异物,并依次按胸、腹、腰、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

★如被埋压者伤势严重,施救者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使被埋压者全身暴露出来,查明伤情,采取包扎固定或其他急救措施。

★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食品,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对挖掘出的伤员进行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镇痛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往医院。

专家提醒→

◆不要轻易站在倒塌物上。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埋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阻挡物,才能保护被埋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根据伤员的伤情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的,要用硬板担架搬运,严禁人架方式,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