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000876)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交了关于建设农业强国、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等6份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提案》就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完善民营企业支持机制,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增信心、抓发展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刘永好表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稳就业影响巨大。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利于提振企业信心,建议加强涉企政策解读,完善支持机制,引导更多具有行业代表性民营企业参与地方产业规划和项目招引。
加强涉企政策解读
完善支持机制
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十年翻了两番多。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
刘永好表示,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利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我们把市场主体都动员起来,整个国家发展才能更好更快。
对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刘永好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加强各类涉企政策的全面、及时、精准解读,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二是完善民营企业的支持机制,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增信心、抓发展。
优化原料进口配额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在《关于支持饲料节粮及优化原料进口配额的提案》中,刘永好建议优化原料进口配额管理制度,从原料端保障饲料用粮安全。
与改革开放前不同,当前饲料是粮食消费的最大主力。根据测算,2021年饲料用粮占比48%,达到口粮消费的1.5倍,且每年增速达7%。
刘永好表示,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进口粮食的政策通道,将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他建议,优化进口玉米、小麦配额管理制度,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进口饲料用原料,增加进口玉米、小麦配额规模,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
在刘永好看来,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是有利并且可行的,政策落地的难点在于是全部放开、试点或者按照饲料生产或者用粮量进行分配上。此外还要与保护农民利益结合起来。
推出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
“熨平”产业周期
采访中,刘永好多次提到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创新金融工具,提供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
在《关于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实施中发挥企业作用的提案》中,刘永好建议,针对农业产业周期性强的特点,要鼓励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沟通,从企业面对产业周期的实际金融需求出发,创新金融工具对于企业的支持方式,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帮助农业企业对抗产业周期性波动,“熨平”产业周期,提高企业对农业进行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的信心和积极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