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消费”问题怎么解?王昌林委员支招

2023-03-09 07:06:00 中国经济网 

“只要我们把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的巨轮就有持久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受访者供图)

在王昌林看来,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将呈现企稳向上向好的趋势,能够实现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王昌林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是扩大消费的基本盘,扩大消费最大的潜力在低收入群体。

为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王昌林建议,以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消费。

中国经济网: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增长动力主要有哪些?

王昌林:总的判断是,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将呈现企稳向上向好的趋势。全年走势呈现前低、中高、后降的态势,能够实现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两驾马车”的拉动。预计2023年,整体上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实现强劲恢复增长。同时,投资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2023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上2022年下达的一批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投资项目将加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从供给看,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经济运行好转的主要动力。2023年,随着消费场景逐步恢复,住宿和餐饮业、文化旅游等行业将强劲增长,带动服务业较快恢复增长。

中国经济网: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对症下药、精准发力?

王昌林:关键是找到“病因”“病理”“病根”,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已作出部署。比如,针对当前消费需求明显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着力扩大内需。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存在不稳、不高、不强,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压力加大等问题,明确提出要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要重视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采取切实措施稳产业链供应链,把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稳住。针对预期转弱问题,明确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下一步,要进一步抓落实,研究制定一些真招实策。

中国经济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否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告一段落?

王昌林:不是的。经济增长是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推动的过程。当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都有,集中表现为需求潜力巨大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供给普遍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有效供给不足突出体现在: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供给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高端装备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问题突出,社会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同时,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特别是受近年来经济下行、疫情反复冲击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群体有消费意愿也有支付能力,但因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造成“无法消费”“不便消费”;部分群体有一定支付能力,但受子女教育、房贷压力大等因素影响,或因就业难度加大以及对未来失业的担忧上升,导致“不敢消费”;部分群体有消费需求意愿但支付能力不强,加上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不足使得预防性储蓄强烈,导致“不能消费”。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必须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网:如何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解决“不敢消费”的问题?

王昌林:建议重点围绕三个方向:一是要以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供给约束是制约当前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我国一般工业消费品大量过剩,但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得不到满足,许多消费者到国外大量采购;在服务业领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服务、养老托育等需求很大,但资源分布不平衡,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上学难上学贵”“招工难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此,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培育更多知名品牌。要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提质扩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着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尤其是高收入群体愿消费。二是要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中等收入群体是扩大消费的基本盘。要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巩固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同时,要加大幼儿园、长租房等公共服务建设,让中等收入群体敢消费。三是要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最大的潜力在低收入群体。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实施新市民落户安居工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低收入群体能更多消费。总之,只要我们把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的巨轮就有持久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中国经济网:如何正确看待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王昌林:自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受人口规模达峰、城镇化进程放缓、主力购房人群减少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国际经验也表明,许多国家即使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后,房地产业仍然是支柱产业,但其结构会发生重要变化。所以,在当前阶段,我国仍然要高度重视房地产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