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江水商业电讯(5月17日 北京 裴少铭)近日出版的中国工业报刊发了该报重大报道文章《未来产业2022:未来到底来没来?》。现经作者裴少铭本人授权予以发布传播。
未来产业2022:未来到底来没来?
基因工程、核聚变、量子科学、人工智能和石墨烯,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2022年,A股上市企业在这五大领域的价值创造成绩如何,未来到底来没来?
基因工程:主业盈利两极分化
基因工程涉及食品、生物、环保、医疗等众多前沿领域。目前,全世界能在该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
截至2023年4月底,在A股上市企业中,基因概念板块共有88家上市公司。这88家企业平均营收近12.36亿元,净利润平均1.36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1.21亿元,88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9.83%。
数据显示,在上述88家上市企业中,营业收入居于前10名的企业分别是重药控股(000950)(196.2亿元)、复星医药(600196)(108.71亿元)、药明康德(603259)(89.64亿元)、以岭药业(002603)(39.35亿元)、哈药股份(600664)(39.32亿元)、丽珠集团(000513)(34.13亿元)、迪安诊断(300244)( 32.32亿元)、汤臣倍健(300146)(31.08亿元)、长春高新(000661)(27.78亿元)、华北制药(600812)(26.6亿元)。
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的企业有安必平(0.91亿元)、广生堂(300436)(0.88亿元)、南模生物(0.87亿元)、远方信息(300306)(0.84亿元)、未名医药(002581)(0.76亿元)、海利生物(603718)(0.71亿元)、成都先导(0.7亿元)、四环生物(000518)(0.57亿元)、三元基因(0.34亿元)、朗源股份(300175)(0.34亿元)、*ST紫鑫(0.13亿元)、诺思兰德(0.12亿元)。
扣非净利润规模排名前10的企业有药明康德(18.69亿元)、以岭药业(11.78亿元)、汤臣倍健(9.95亿元)、复星医药(9.19亿元)、长春高新(8.54亿元)、丽珠集团(5.7亿元)、乐普医疗(300003)(5.62亿元)、达仁堂(3.95亿元)、华兰生物(002007)(2.76亿元)、天坛生物(600161)(2.53亿元)。
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角度分析,有1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超过119%,有7家企业的上述比值在30%至38%间,有7家企业在20%至30%间,有19家企业在10%至20%间。
总体来看,我国基因产业内有近4成上市企业主业净利润在10%以上,同时板块内还有近23%的企业主业净利润亏损。这证明,我国基因产业利润已初步具备市场内生机制,且相关概念企业主业盈利两极化现象比较突出。
核聚变:成本畸高 主业盈利差强人意
可控核聚变不需要铀矿,而是从海水中提取燃料,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终极能源。我国核聚变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离大规模商用还有较远距离。
在A股市场,主业从事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生产的企业有23家。截至2023年4月底,汇总上述23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分析,其平均营收约48.37亿元,净利润平均约0.48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约0.36亿元,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约0.75%。
在上述23家企业中,营业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国核建(601611)(289.29亿元)、太钢不锈(000825)(259.06亿元)、白银有色(601212)(210.07亿元)、宝胜股份(600973)(104亿元)、厦门钨业(600549)(85.62亿元)、天沃科技(002564)(28.57亿元)、国机重装(25.73亿元)、安泰科技(000969)(21.08亿元)、久立特材(002318)(16.79亿元)、沃尔核材(002130)(11.42亿元)、纽威股份(603699)(10.92亿元)。
在上述23家企业中,营业收入不足2亿元的企业有国光电气(1.66亿元)、弘讯科技(603015)(1.6亿元)、高澜股份(300499)(1.51亿元)、炬光科技1.17亿元)。
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角度分析,有4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0%,有5家企业主业净利润率为负数。也就是说,板块内有较高主业盈利能力的企业不足两成,但主业亏损的企业却超过两成。
除此之外,板块内还有数量占比超过26%的企业,其主业净利润率在5%至10%间;有数量占比将近22%的企业,其主业净利润率在1%至5%间;有数量占比超过13%的企业,其主业净利润率在0至1%间。很显然,可控核聚变产业内的主业净利润率确实差强人意。
再者,核聚变概念企业经营成本高涨现象也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上述23家企业,营业成本普遍高企。
比如,按照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之比分析,成本最高的是太钢不锈(超101%),其余是宝胜股份(近95%)、白银有色(近95%)、中国核建(超91%)、国机重装(近90%)、东方钽业(000962)(近87%)、永鼎股份(600105)(超84%)、厦门钨业(超82%)、安泰科技(超82%)、航天晨光(600501)(超80%)。
量子科技:技术市场尚在培育中
我国对于量子通信的布局与研究起步较早,投入较大,目前相关项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A股,从事量子科技主业的企业有47家。这47家上市企业平均营收约17.59亿元,净利润规模平均为0.75亿元,扣非净利润规模平均为0.51亿元,47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2.9%。
在上述47家上市企业中,营业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6家,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的企业只有7家。
在上述47家上市企业中,扣非净利润规模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9家,分别是中航光电(002179)(9.79亿元)、中天科技(600522)(5.35亿元)、国电南瑞(600406)(4.64亿元)、亨通光电(600487)(3.61亿元)、华工科技(000988)(2.76亿元)、浙江东方(600120)(2.07亿元)、航天电子(600879)(1.73亿元)、科华数据(1.31亿元)、银轮股份(002126)(1.1亿元)。这9家企业的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之比平均为78%。
在上述47家上市企业中,另有18家企业主业净利润大于0小于1亿元,有20家企业主业净利润为负数,主业亏损面高达43%左右。
数据证明,尽管量子科技产业在我国处于行业发展上升期,但目前市场规模有限,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技术市场的培育阶段。
人工智能:过度竞争 冰炭同炉
目前,国内从事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的企业众多,其中在A股上市的相关概念企业就有399家。
截至2023年4月底,上述399家上市企业平均营收约13.44亿元,净利润平均为0.51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约0.26亿元。399家上市企业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约为1.9%,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近79%。
在上述399家上市企业中,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有1家。其余,营业收入在100亿至380亿元间的企业有9家;在50亿元至98亿元间的有6家;在21亿元至44亿元间的有17家;在10亿元至20亿元的有48家;在5亿元至10亿元间的有53家;在1亿元至5亿元间的有180家;此外,另有84家营收小于1亿元。
在上述399家上市企业中,扣非净利润超过30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接近25亿元的有1家,在15亿元至19亿元间的有1家,其余企业全部小于5亿元。而在主业净利润小于5亿元的企业中,有171家扣非净利润为负数。
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角度分析,有1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75%,有2家企业上述比值在64%至76%间,有10家企业在20%至46%间,有48家企业在10%至20%间。同时,有近43%的企业主业净利润亏损。
综合以上信息,从营收规模、主业净利润水平、市场盈利面、市场亏损面等角度分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确已具备盈利潜质。但产业内市场主体数量过于庞大,市场主体产业领域过于多元,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企业正处于冰炭同炉的生态中。
石墨烯:微利经营或主业净亏者占多数
石墨烯被认为是革命性材料。我国拥有全球近70%的石墨烯专利,同时还是世界上石墨储备最大的国家。但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石墨烯产业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
A股拥有石墨烯概念企业91家。这91家上市企业平均营收约28.13亿元,净利润平均约1.14亿元,扣非净利润平均为0.9亿元,91家企业扣非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平均约为3.2%。
在上述91家上市企业中,营业收入规模在104亿元至309亿元间的有7家,在41亿元至92亿元间的有11家,在20亿元至39亿元间的有7家,在10亿元至20亿元间的有17家,在5亿元至10亿元间的有23家,在1亿元至5亿元间的有21家,大于0元小于1亿元的有5家。
以下是营收规模排名前10的企业:四川路桥(600039)、广汽集团(601238)、厦门信达(000701)、正泰电器(601877)、天能股份、中泰化学(002092)、欣旺达(300207)、中国动力(600482)、中天科技、中国宝安(000009)。
从上述企业的主业领域分析,当前石墨烯概念板块,确实包含有多行业领域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些企业超前规划,跨界经营,进行概念竞争,瞄准的就是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潜在红利。那么,拥抱石墨烯后,这些跨界经营者的主业盈利能力到底怎么样?
以下是对A股石墨烯板块扣非净利润规模数据的分析:仅有3家企业大于10亿元,另有3家企业大于5亿元小于10亿元;其余有13家企业大于1亿元小于5亿元,有43家企业大于0小于1亿元;还有27家企业为负数,行业内主业净利润指标下的市场亏损面近30%。
以下是从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角度进行的分析:板块内的91家企业,其扣非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平均只有3.2%;只有9家的比值高于10%,企业数量占比不足10%。
这说明什么?
石墨烯尚未能让跨界经营者实现“共同富裕”。相反,目前石墨烯行业内微利经营或主业净亏者占多数。
当然,目前石墨烯概念板块内确实有少数头部企业主业净利润率较为突出,预计其主业净利润主要来源如下:其一,长期主业领域内既有产品的惯性收入;其二,石墨烯产品在相关概念助推下的部分高溢价收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仟江水电讯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