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关村论坛 | 原创技术如何渡过从0到1突破的“冷板凳期”

2023-05-28 19:36:18 北京商报网 

5月28日,2023中关村(000931)论坛平行论坛——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召开,来自学界、业界的多位大咖围绕“如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表示,坚持研发投入和人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原创生态打造等,已成为助力原创技术实现从0到1突破、渡过“冷板凳期”的必备条件。

“冷板凳期”

什么样的技术才是原创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表示,“原创技术研究起源于长期的、扎实的基础研究,所谓的发现和发明不可能是一夜之间产生的,是要经过常年的积累才会有发现和发明”。

“所有的原创技术和基础研究,最终一定要成为产品,走向产业化。”马光辉表示,大多数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实验室研究就是基础研究,而后续的放大工程不是,这是一种误解。一个发明、发现,从发现走向产品或者产业化,都需要创新的技术,也就是原创的技术。一个典型案例是蒸汽机,蒸汽的发现并不能产生蒸汽机,要做成蒸汽机还需要很多原创技术在里面。如果发现或者发明最终没有转化成为产品,能就会被大家所遗忘。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没有参照物,只有基础的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基础,这种漫长的研究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实现从0到1突破之前的“冷板凳期”格外难熬。一直从事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的中国石化(600028)首席科学家、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吴长江表示,“基础研究本身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而且求真的过程有时候跟社会的认可不一定一致,很多时候需要坐长期的‘冷板凳’,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吴长江看来,现在科技的发展条件、发展平台的限制,知识产权的限制,传统的、惯?

确保研发投入

如何确保科研人员能安心度过“冷板凳期”,顺利研发出创新成果?作为物联网创新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副董事长刘晓东介绍了京东方保证创新的秘诀,“把每年研发的7%左右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半导体显示领域是资金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需要资金量大、持续投入。据刘晓东介绍,京东方多年来坚持在创新方面保持高强度投入,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把每年研发的7%左右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到目前为止,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量超过8万件。在年度的专利申请中,有90%以上是发明专利,其中33%是海外专利,在世界知识产权——WIPO组织年度专利申请榜排名中连续七年进入专利申请排名榜前十名,在IFI——美国专利授权排名中,连续五年位列全球前20。

值得关注的是,国资央企在研发上的投入更是不菲。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在论坛致辞时介绍说,十年来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6万亿元,目前拥有研发人员达到119万人,国家级的研发平台达到75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有96个。

这种投入的回报也很明显。赵世堂指出,这些研发人员、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在能源、航天、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成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同时,实施一揽子创新支持政策,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为世界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立体”配套

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看来,在足够的研发投入之后,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建设也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必需的配套。

在体制建设上,高同庆认为,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必须考虑容错机制和考核评价,“策源地是从0到1,到真正地实现产品能力服务全过程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对这个过程中的考核到底应该怎样评价更适合、怎样体现坚定不移,这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而在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提出了国机集团的经验参考。“现在当工人、当工程师都不吃香,我们首先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到高校宣传来吸引更多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到建设中来。其次,要培养具有创新和担当的企业家,没有好的企业家,原创技术策源地也做不了。第三,通过在技术高地上形成学术高峰,在科技团队中产生领军人才,来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和具有工程修养的研究员和教师”。

此外,平台建设和创新生态也被陈学东视作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我们利用产业链链长的机会,把全中国的大中小企业、上中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团结在一起,跟全国知名高校在一起,形成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将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的一些国家级平台,如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聚焦在原创技术策源地下开展研究工作,团结全国的产学研开展未来的研究工作,从而起到资源的整合和凝聚的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文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