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戴荣里
人在世界上一生,总在自然与非自然中徘徊。
孩童时期与耄耋之年,看似人生的两极,感受好像不同。对少年而言,世界充满新奇,凡事皆想尝试,跳跃着、奔跑着、欢呼着,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充满神秘的力量。少年懵懂,靠近万物。试图抚摸、品尝、占用,有时在碰触中被电、被伤,从此有了禁忌、取舍、爱恨。一个人的修炼取决于心性的急缓,更得益于生活中的碰壁。经验能让一个人成长,也会让一个人背上沉重的夹壳。人在世界上一生,总在自然与非自然中徘徊。
等万物熟悉过了,人就成了冷漠对待一切的冷漠者。鲜见老人还会像儿童一般狂喊猛追,也看不到华发遮掩下双目露出的睿光。人老了,就像自己脸上的褶皱一样,充满了陈旧的过往。不再轻易接受一切,也对周围的世界报之以淡然之态。再不通达的老人,也有宽容这个世界的一面。人之将老。学会了与世界和解,放过别人的同时,也放过了自己。一切不再张扬,自觉进入静水流深的时光。有的老人会选择静静地离去,就像飘飞的柳絮,漫无声音。老人和孩子,在人生的两极,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
生命在世界上的展现方式丰富多彩。一朵放在客厅的花,据说也能听出赞美与毁损,并因之而呈现不同的生长方式;一条跟着暴脾气老板长大的狗,喜欢跳到办公桌上与老板狂叫。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如何,这个世界回报你的方式也会相应加码。自然的沟壑,是雨水常年冲刷的结果。生命的品质来自于祖先的基因和后天的培养。人之脾性里,写着时空的历史和历史的时空。
自然成长的孩子,拥有热爱自然的力量。活在父母呵护中的孩子,常常失去了接近自然的机会。一个孩子经历正常的跌倒后再爬起、触电后的自我紧张的调适,这些过往,使他对自然界的一切认知逐渐加深,少年会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善待自然,也学会了善待自己。善待是自然给予人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从不自然中走向自然,依托的是自然界的自然教育。自然的物与自然的神思时常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就了每个人日渐丰富的人生。
耄耋老人回首往事时,常常唏嘘不已。大有倘若让生活再来一遍,就能改变一切的可能!其实,这只是老者的自我安慰。生活中的偶然选择时常带有必然的因素,许多不可确定的因素,就是不同的岔道。名利上的成功,看似写满了偶然,却藏着深厚的必然性。人生而平等,从更宽泛的自然层面上的意义上说的。人类越发展,不同的母亲孕育出的生命会有更大的差别。不只是性格基因、父之品质,还有外在的财富,时空的区别。生命的差异从受孕开始就有着不同的轨道了。这不是唯成分论,而是自然之道的诠释。
当老者回首往事,少年经历常成为他不断唏嘘的一点。快乐的长者,也曾有过顽皮的童年;坚韧的老者,曾经有过苦涩的童年;暴戾的老者,少年或曾经历血泪斑斑的家暴……研究犯罪的教育学者,十分看重少年的教育。少年时的自然不自然,演绎出老者脸上的灿烂不灿烂;少年时对世界的高兴不高兴,延续成老者所体验的幸福与不幸福。尽管生命充满偶然性,少年最能成就生命的轮廓,这是自然的作用。凭借自然的力量,才会有自然的归宿,超越自然本体的抗争却常以悲剧告终。无数生命的轨迹,证明了这一点。
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
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5月下旬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