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9个月,北京中关村(000931)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设立。5月30日,北京海关关长张格萍在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宣布,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全国首个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设立的,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
根据计划,北京海关将与海淀区、北京市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围绕中关村综保区“2+2+N”产业定位,全力推进中关村综保区筹建工作,将中关村综保区打造成为代表国家创新形象的数字智慧综保区。
至此,北京4个综合保税区的定位全部明确。根据2021年底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要转型升级促跨越,围绕生物医药、文化贸易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服务贸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要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实现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新体制的“四新发展”;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要围绕主导产业集群,重在服务高端制造强功能。
与其他3个综合保税区相比,中关村综保区的“研发创新”特色体现在哪儿?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武凯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介绍,首先是业态准入创新,中关村综保区将以“保税研发”为核心功能,丰富“保税+”业态内涵,拓展高端设备的保税检测、保税维修等新型保税业态;充分发挥保税、免税、免证等政策优势,吸引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孵化平台入区发展。
“经积极沟通对接,目前已有拟入区项目56个,其中研发设计类项目46个,占比82.1%,另有储备项目54个;拟入区项目预计投资金额约80.8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规模约14.89亿美元。”武凯介绍道。
其次是政策支持创新。叠加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优势,中关村综保区还将在综保区政策基础上对标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压力测试;研究试点推进以研发设计环节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等相关政策创新实施路径。
最后是监管模式创新。武凯表示,中关村综保区将充分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发展优势,研究融合态势感知AI物联网技术、视觉AI技术、区块链和大数据管理等前沿科技,打造保税研发的创新监管与无感快速通关模式。
中关村综保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这里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代名词。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已拥有国家实验室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6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37所;人才资源总量199.7万人,人才密度高达80.8%;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94.3件,为全国水平的42倍。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大健康产业为突破、科技服务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也较为完善,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64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海淀创新要素资源集中、科创产业底蕴深厚、对外经济交流活跃、创新战略多重叠加等优势,加快推动中关村综保区建设,努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借此机会,诚邀广大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深耕发展,抢抓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建设机遇,与我们携手开创海淀更加美好的明天。”武凯说。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