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掌支付”上线!六大生物识别技术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优缺点?

2023-05-31 11:12:49 中国电子银行网 

近期“微信刷掌”产品正式落地北京,乘客在大兴机场线可以体验刷掌过闸乘车。刷掌支付采用的是“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在促进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操作。

(来源:摄图网)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金融科技已进入合规发展关键时期,数字化创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随着移动支付、信息安全及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在提升支付安全性的同时,也为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之外带来了另一种支付方式,或成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新风口。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6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28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2022-2026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五年(2022-2026年),生物识别设备的综合性年增长将率将达到21.3%,生物识别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当中。

中国电子银行网盘点了目前最为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掌纹识别、语音(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带你简单了解6大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缺点。

指纹识别:最早发展,技术成熟

我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最早发展的是指纹识别技术,基本与国外同步,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了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资料显示,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分析指纹可测量的特征点,从中抽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认证。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例如,双手长期徒手作业的人们便会为指纹识别而烦恼,他们的手指若有丝毫破损或干湿环境里、沾有异物则指纹识别功能要失效了。另外对于在严寒区域或者严寒气候下,亦或者人们需要长时间戴手套的环境当中,这也将使得指纹识别变得不那么便利。

人脸识别:应用最广泛,使用最便捷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人脸识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自然性。所谓的自然性是指通过观察就可以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

2、非强制性。被识别的人脸图像信息可以主动获取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对个体是隐蔽的;

3、非接触性。相比较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人脸识别是非接触的,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

4、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

人脸识别虽然具有较高的便利性,但是其安全性也相对较弱一些。其识别准确率比如会受到环境的光线、识别距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5月下旬发布了《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人脸识别支付场景个人信息保护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对人脸识别支付场景、个人信息保护和人脸识别数据收集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掌纹识别:类似指纹识别,但不适合移动设备

掌纹是指手腕与手指之间的手掌表面上的各种纹线特征,如主线、皱纹、细小的纹理、脊末梢、分叉点等。掌纹的形态由遗传基因控制,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表皮剥落,新生的掌纹纹线仍保持着原来的结构。每个人的掌纹纹线都不一样,即使是孪生同胞,他们的掌纹也只是比较相似,而不会完全一样。并且在低分辨率和低质量的图像中仍能够清晰辨认。

掌纹识别与指纹识别非常类似,其有着与指纹类似的优缺点。相对于指纹识别来说,掌纹识别所需的设备体积要更大,所以并不适合移动设备。

虹膜识别:安全性最高,普及度较低

虹膜识别技术被认为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精确的技术之一。虹膜识别还具有唯一性、稳定性、不可复制性、活体检测等特点,综合安全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安全等级来说是目前最高的。

虹膜识别技术有几个特点:第一,独特性,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特的,甚至双胞胎都不一样;第二是稳定性,其特征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不变,不易受外部因素改变。第三,它是非接触性的,可以在没有接触和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被识别。在疫情期间,非接触式的识别方式也更为安全、便捷。

目前,虹膜识别技术以其显著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安防、金融、服务等领域。

虽然虹膜识别有很多的优势,但其对于识别距离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虹膜识别的应用成本也与其技术难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成本要更高一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进入普通消费类市场。

语音(声纹识别:接受度高,已有银行布局

声纹识别又称为说话人识别,是从说话人发出的声音频谱图中提取身份特征信息和声纹特征,再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计算机通过相关算法进行比对识别的技术。与人脸、指纹和虹膜识别相比,声纹识别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声纹语料收集方式自然,无须进行眨眼、摆动脸部等特定动作,不受光线或隐私等特定场景的约束,人们接受度更高;声纹识别可以随机改变朗读内容,即便曾在网上或其他地方留下语音信息,也不易被复制或盗用。

据报道,声纹识别已经在部分银行开始使用:登录手机银行APP,开启声纹验证,用户只要准确说出随机动态码,系统录制语音信息、验证声纹及随机动态码后,就能进行转账、支付等交易。

静脉识别:速度快、产品难以小型化使得市场运用低

静脉识别即使用近红外线读取静脉模式,再与存储的静脉模式进行比较,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静脉识别又分为指静脉识别和掌静脉识别,前者反应速度快,后者安全系数更高,但二者都具备精确度高、活体识别的优势。

由于静脉隐藏于皮肤内部,并且只有流动中的血液才可吸收特定波长光线、形成清晰的图像,所以,假手模型或手部图像是无法通过静脉识别的。可以说,静脉识别是“指纹识别2.0”,不仅克服了传统指纹识别速度慢的缺点,也不受手部表皮状态影响,还无需接触。目前,静脉识别主要应用于门禁和安防系统。

虽然静脉识别具有高度防伪、简便易用、快速识别及高度准确四大特点,但其缺点也较为突出,受限于模块体积大、功耗高等不足无法大规模商用。

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将迎来新的变化和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交集将成为各行业的着力点。当前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应用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一些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当中,往往会采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验证。物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正在或将要被纳入数字网络中。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密码”,保护好属于自己的生物特征数据。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