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评造假犯罪第一案宣判

2023-06-02 12:51:05 青岛财经日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瑞东

近日,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全国环评造假犯罪第一案,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一审分别判处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7万元;被告人谷某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被告人靳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没收四名被告人违法所得。

据了解,林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指使汪某先后注册成立了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倒卖环评报告资质页。靳某通过他人居间介绍将其持有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挂靠在锦华公司并收取“挂靠费”3.5万元。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林某等人大肆招揽业务,在环评工程师靳某等人未参与任何编制、公司未开展任何环评工作的情况下,伪造环评工程师签名,将盖有锦华公司、悦华公司印章的环评报告资质页通过谷某等人对外出售,用于编制虚假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900余份,违法所得近80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环境影响评价是专业严谨的评估论证,是在发展中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对协同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被告人林某作为承担环境影响评价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为牟取非法利益,伙同他人为实施犯罪成立公司,在被告人汪某、谷某、靳某的帮助下,故意提供虚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扰乱市场秩序,危害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情节严重,其行为均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依法应予惩处。综合考虑各被告人各自的自首、立功、自愿认罪认罚、积极退赃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四名被告人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

【法官说法】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风险的过滤器、安全阀,守住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的底线,对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环评报告弄虚作假,严重扰乱环评市场秩序,破坏生态环境。

法院依法惩治危害生态环境类犯罪,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四名被告人作出上述判罚。四名被告人在认罪认罚的基础上,还应继续认真悔过、反省,切实认识自身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以实际行动弥补过错,现身说法,警示他人。

每一名环评行业从业人员务必引以为戒,认真履职,严守环评质量底线,严格依法依规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挥环评的源头预防作用,抵制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