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头条】A股万次调研足迹:分化加剧之下,谁受机构青睐?谁又被“抛弃”?

2023-06-03 09:08:00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洪小棠 梁冀 5月31日,北京金融街(000402)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朱亮背着黑色双肩包脚步匆忙进门坐下。

“我时间比较紧迫,待会儿要赶火车去调研,简单聊几句。”省去了寒暄,朱亮见到记者便如是说。朱亮在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公司担任权益基金经理。近半年来,一线调研对他而言几乎是“家常便饭”。这次他要前往的上市公司,与当下A股市场上火热的AI概念相关——是AI技术与医疗结合的一家企业。

不仅仅是朱亮,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科技成长组基金经理也将调研排进了工作日程的大部分。张松对经济观察报透露,从2022年11月份下旬开始,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工作进入正常化频率,扣除法定节假日,他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外出调研。尤其是2023年以来,他对所关注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都跑了一遍,以期可以挖掘出新的投资线索。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多位基金经理后发现,自去年11月疫情管控政策全面放开之后,基金经理们便纷纷开启了积攒近三年的目标公司的实地调研工作,其中更有基金经理保持每周2-3天在外调研的频率。“尤其今年以来,调研一些较热门的公司时,公私募机构的调研人数常常是几十人,问题越来越细,对确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成长风格基金经理透露。

一位创业板上市公司董秘直言,“太忙了,来调研的机构投资者络绎不绝,大部分工作内容被来访的调研占据,有时候一天要接待2-3波不同券商组织的调研团队。”

他们的忙碌,从A股市场鲜见的这场火热“大调研”的数据中可见一斑。

经济观察报根据Wind资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机构调研情况统计,1月份至5月份,超过340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被调研次数分别为939次、2403次、1795次、2341次、3649次,累计被调研总次数为11127次。相比过往十年数据,2023年1-5月调研总次数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内外部经济形势复杂,A股市场反复震荡,板块快速轮动,基金公司、券商、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QFII等内外资机构密集地开展上市公司调研,寻找和挖掘安全的投资标的。

从上述统计数据所见的机构1-5月调研版图发现,有的上市公司处于调研“热岛”,平均每两个工作日甚至更短时间,要接受1次调研。

然而,也并非所有上市公司都被机构青睐,部分公司可谓“门可罗雀”。例如一家农业板块上市公司今年以来仅接待一组机构投资者调研,即便该公司董秘请券商帮忙组织调研安排,但机构投资者普遍兴趣索然。从1-5月数据看,A股逾5193家上市公司,更是有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未被机构调研,被冷落者占比近34%。

在调研者蜂拥而至与冷漠对待的鲜明对比中,是机构投资者更倾向在热门赛道里掘金。

在万次大调研背后,高市值企业与被调研对象成正相关吗?占据市场大比例的小市值的企业会成为机构投资“抛弃”的对象吗?在投资机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有着怎样的特征?当下A股在市值、调研等分化加剧的趋势下,机构投资者也在不断寻找投资的锚。小市值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被边缘化的风险。

机构万次调研

超过3400家、11127次,今年1-5月的A股大调研,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完成。其中,中外资管巨头频频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调研名单上。

Wind数据显示,中信证券(600030)、中信建投(601066)证券、中金公司、嘉实基金、国泰君安(601211)证券五家企业成为2023年调研次数最多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勤奋的调研“冠军”机构,调研总次数分别为1597次、1577次、1502次、1335次和1197次。

由于上市公司对机构调研采取选择性披露,无法从公开信息中了解机构调研全貌。但通过对这公开披露的累计万余次的调研足迹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相比于“大块头公司”,机构更热衷于调研较为热门的行业或有技术革新行业的龙头公司。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A股上市公司累计被调研次数排名前五名的上市公司分别为工业机器人概念股埃斯顿(002747)(002747.SZ)、工业母机概念股欧科亿(688308.SH)、新能源概念股汇川技术(300124)(300124.SZ)、激光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大族激光(002008)(002008.SZ)、发动机板块航宇科技(688239.SH),分别被调研总次数分别为82次、59次、51次、51次、43次。

以此估算,1-5月共计102个工作日,汇川技术和大族激光平均每两个工作日要接受1次调研;调研“塔尖”的埃斯顿更是远超过这个数字,平均每1.2个工作日要接受1次调研。这还只是公开披露了调研信息的情况。

市值超千亿的“ChatGPT”概念股科大讯飞(002230)(002230.SZ)是上市公司“调研热岛”中的一员。科大讯飞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1月份至今,科大讯飞接待高质量投资者场次达到100多场,且基本为线下实地来公司调研,仅有少量策略会,未安排路演。

统计数据显示,AI、装备制造、计算机、新能源等成为被重点调研的行业。

从今年前五个月A股行情来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称“中特估”)以及ChatGpt概念股、AI相关板块受到资金追捧,迎来大热行情。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3年初至今,分行业来看,软件与服务板块上涨36.98%,电信服务上涨33.09%、技术与硬件设备上涨19.70%;分主题来看,ChatGPT累计上涨 86.54%,AI应用累计上涨74.83%,AI算力累计上涨73.85%,网络游戏累计上涨68.68%。

A股上半年被资金追捧的重点行业,恰恰与被机构投资者重点调研的行业契合。

在上述超3400家被调研的上市公司中,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投资机构分别调研次数为36111次、41761次、5169次、17671次。

从具体机构看,海通证券(600837)、中信资管、富国基金、中金公司、南方基金、淡马锡、巴克莱银行、摩根资产、高盛集团等中外资管巨头频频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调研名单上。

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基金经理的线下调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层基因与稳定性;二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等;三是如果能够实地考察,参观厂房等生产设施对投资决策亦很有帮助。

在券商、基金、保险密集调研的同时,投资机构更加关注公司业务具体研发等创新突破进展,以及潜在给公司带来业绩增长的机会。

对于公司如此高频次被调研,上述科大讯飞相关人士表示,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发布,仅上线2个月活跃用户过亿,标志着认知大模型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其技术阶跃和快速进化让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全新热潮。2023年5月6日,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和学习、办公、汽车等产品,获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5月30日,多位上市公司证券事务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过去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机构线下调研不方便,因此线下调研有所减少。今年以来,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到一线调研的频次更高,关注公司业务发展很多细节的相关指标。个别头部企业工作人员接待繁忙甚至不能够及时安排现场接待。

一家市值在50亿以下的企业的董秘表示,首先,机构投资者代表专业的市场投资者,被调研的主体肯定是公司的价值受到投资者的认可,投资者也想通过调研来全方位了解上市公司的战略发展,挖掘上市公司核心价值。其次,从上市公司的角度,非常欢迎机构投资者来调研,也希望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展现给投资者,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龙头被追逐

在机构走出去的步伐中不难发现,头部市值的行业龙头向来是机构投资者重点追逐的调研对象。

在上述3400余家被调研的上市公司中,按照被调研机构家数排名,被超过500家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有8家,被100-500家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有346家,被10-100家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有1205家,被少于10家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占比超过50%。

在这3400余家上市公司中,被调研超过30次的有16家,被调研超过10次的有180家,其余3200多家被调研10次以下,超过1300家上市公司仅被调研一次。

此外,被调研机构家数排名前二十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超过千亿的企业共3家,分别为汇川技术、迈瑞医疗(300760)(300760.SZ)、立讯精密(002475)(002475.SZ);500亿-1000亿的企业共2家,分别为华东医药(000963)(000963.SZ)、德赛西威(002920)(002920.SZ);

从数据来看,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机构调研的机会。

例如:仅仅5月份,国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就公告发布了8则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接待了包括海通证券、中信资管、富国基金、中金公司、南方基金等超30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科大讯飞累计发布了33则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累计接待机构投资者超过百家。

上述科大讯飞相关人士表示,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机构投资者无法来现场调研。今年1月以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的工作非常繁忙,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接来公司调研的机构投资者。2月、3月、5月一直都有机构投资者密集地来公司调研,有时候工作实在排不开,有很多调研没办法及时进行安排。

电力龙头企业长江电力(600900)披露一季度投资者沟通情况通报,其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与216家境内外投资机构的341位投资者进行线上或线下沟通交流。机构调研投资者包括中金公司、招银理财、友邦保险等。

也有小市值公司在散发它的吸引力。市值近万亿的锂电池新能源车头部企业宁德时代(300750)(300750.SZ),其证券事务部一位人士称,一家市值比较小的公司也存在被很多机构调研的情况,比如当下TMT赛道比较热,投资机构对TMT行业企业的调研可能比较多,也不定高市值的企业一定是调研次数一定比较多。

从今年机构调研的风格看,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表示,在国内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不及预期的经济复苏下,今年以来利率一直偏弱,使得市场的风险偏好更倾向于靠逻辑而非业绩的成长主题风格。生成式AI因其快速商业化落地能力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同,成为资金最为集中主题。

朱亮坦言:“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持续增加,不可能像过去一样一家一家地跑,从精力而言也无法做到全覆盖。所以现在会从中观层面入手,先判断行业趋势,再筛一遍个股,这么多年走过来,也会发现调研中最有意义的还是头部公司。”

在朱亮看来,调研头部公司对了解行业全貌、判断行业机会最有帮助。而对于小市值公司,在权衡调研时间成本与产出结论性价比后,利用卖方或行业专家库则更有效率。

细分赛道新贵

除了行业龙头,另一类被机构重点关注的为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尽管属于中小市值,但仍然成为被调研的重点对象。

记者采访发现,在机构调研中,小市值公司的业务与管理层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指标。

沪上一位券商系公募基金经理表示,近两年随着市场对科技板块青睐,掘金带有科技属性的更细分行业成为一种趋势,一些科创板中小市值公司成为了机构频繁调研的对象,反倒大块头公司是从“中特估”出来之后才重新进入频繁调研视野。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按照被调研机构家数排名,前二十上市公司中,100亿-500亿市值企业为11家,50亿至100亿市值的企业为4家,分别为炬光科技(688167.SH)、祥鑫科技(002965.SZ)、科德数控(688305.SH)和海泰新光(688677.SH)。

炬光科技为光刻胶概念股,公司为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医疗美容设备、工业制造设备、光刻机核心部件生产商;祥鑫科技是专业从事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拥有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和精密冲压技术。

记者发现,尽管上述4家企业市值均低于100亿元,但均为行业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

5月31日,一家中药细分赛道小市值企业董秘分析称,一家上市企业市值大小的影响因素较多,首先,与企业的经营能力、研发能力、产品竞争力、行业的潜在市值机会等等因素均息息相关;其次,一家企业市值的大小与企业本身股本的规模大小也有关系,或者说与生产经营规模也有关系。比如国有企业将旗下资产全部装进上市公司,本身资产的价值可能已经突破百亿、千亿。高市值、小市值各有各的竞争优势,各有各的发展特点。

“而且,一家高市值的企业有可能发展几年市值也会跌落,一家小市值的企业未来2-3年也有可能随着销售规模等增长突破300亿或者500亿。所以市值的大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该董秘表示。

该董秘认为,小市值的企业,有可能是细分赛道的龙头。虽然市值小,但是它在细分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对于机构投资者也是良好的投资机会。具有核心价值或者核心产品竞争力的中小市值公司,同样具有吸引力。

被边缘化的风险

相比之下,那些被机构冷落的小市值公司,未来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市值分化更加明显。截至5月底,5193家上市公司中50亿以下市值的占比仅47%,100亿以下市值的占比超70%,而500亿以上市值企业占比近5%,千亿以上市值企业数量仅仅为116家,占比不到2.2%。

上述调研数据也发现,大量小市值企业越来越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上述中药细分赛道小市值企业董秘表示,未来可能存在进一步分化加剧的情况,优者更优;差的小市值企业可能面临慢慢被淘汰的过程。一家小市值的企业如果在产品研发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止步不前,或者发展战略不及时调整,可能在市场的地位会越来越弱,慢慢被机构边缘化,最终走向退市的道路。

该人士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优质的公司让它的品牌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部分本身基础弱的或者创新能力差的企业,可能在市场变化过程中慢慢被淘汰。

如何判决一家小市值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该人士表示,第一,小市值企业是否有核心价值,在细分赛道有没有核心影响力;第二,公司的产品在创新能力上给行业的贡献程度。“如果小市值企业没有核心价值优势,未来的发展可能比较困难。如果一家企业产品没有市场了,没有品牌价值了,可能也会被大众慢慢淘汰不被认可。而如果小市值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契合或者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小市值的企业资本也会青睐。”该人士称。

联储证券并购业务部发布《2022年度A股并购重组报告》指出,大市值公司或行业龙头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并购资源,未来发展的空间可能更加宽阔,尤其是“红灯、黄灯”覆盖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更是优先成为受益对象:不仅选择并购对象更加主动,而且低端产能重复建设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因为大多数公司发行上市后还是选择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进行投资。

相反,小市值公司、尤其是以ST为代表的绩差公司股票进一步下跌风险很大。它们在并购市场获得资源的难度在日益增加,“乌鸡变凤凰”的机会更是在逐步消失,必然要再次踏入漫漫的价值回归之路,中小投资者务必要提高警惕,不要贪图股价便宜、试图获取反弹收益。

酷望投资总经理杨如意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强预期、弱现实的情况下,机构在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赛道板块、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空间和发展潜力,基本面反映的是企业历史的经营状况,如今现实是经济弱复苏,企业利润端承压,因此过度关注基本面已不适合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投资要向前看,关注未来的产业发展机会,现在着手布局才能吃到后续经济进一步复苏和企业成长的果实。

在朱亮看来,一些上市公司在公开数据上未显示有调研或者调研次数很少,此类数据并不全面。大公司治理规范,机构调研多,会将有价值的调研信息成规章制度的汇总披露给投资者,反观小市值公司,半年可能去几波人或者一波人,未形成完整的披露习惯和制度。

上述沪上一位券商系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小市值公司的调研与纳入备选池甚至持仓,首先要有行业机会,只有行业有机会,这些小公司才有确定性较高的机会。不过在投研愈发内卷的当下,能够挖掘出一些冷门股是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小市值公司判断标准上,由于流行性小,基金经理对风险的把控则更加严格,最鲜明的指标就是估值不能太高,市值空间要上有顶下有底。

(应投资者采访要求,文中朱亮、张松为化名)

(责任编辑:贺翀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