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过去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多项指标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展望下一个十年,如何着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共创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别策划栏目,力邀数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话普惠金融发展新十年!
今年是普惠金融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第十个年头。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标志着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阐述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普惠金融”在国家层面的定义,在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回首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普惠金融各项发展指标均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领先地位,甚至部分指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前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以实际行动彰显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一、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十年来,银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政策要求,将普惠金融纳入重点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一体推进,不断创新服务、优化结构,提升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十年来,银行业通过探索经验、总结规律,持续完善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弱势群体提供可得、有效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603883)分享经济增长红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形成了可供世界各国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64.5万亿元,较10年前增长超过4倍。其中,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5.19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6.16万亿元,较2018年首次统计以来增长均超过2倍。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2%,较2017年末下降近3个百分点。有效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支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5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脱贫人口贷款覆盖面超过28%;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8.5万亿元,较2018年涨幅接近80%。
二、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
行百里者半九十。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与人民群众期待和需求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是推进普惠金融均衡发展面临挑战。从区域发展来看,普惠金融在城乡之间发展仍不平衡,县域整体存贷比低于全国总体水平,特别是中西部县域地区问题较为突出。从客群主体来看,根据相关统计,在市场监管部门小微企业名录库中正常登记、持续经营的企业中有银行授信的占比为三分之一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偏远地区、困难行业的小微企业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金融服务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地区网点适老化改造相对不足。从服务供给来看,中小银行由于受数据治理、科技研发、平台运营、对外拓展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相较于大型银行来说,产品和服务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是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建设面临挑战。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普惠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优化,但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无法更好满足普惠金融重点群体多元需求。同时,传统银行业务核心竞争能力在于风险定价、风险管理和信用分析,而技术进步对传统银行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构成挑战。数字技术虽然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但对客户开发、产品设计、服务提供和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要求,对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新的挑战。
三是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面临挑战。当前,普惠金融发展内外部环境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需加快解决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汇集不充分、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此外,替代数据在信用评价中使用比例仍有待提升。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广泛应用,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消费者保护是关键环节,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以及法律合规问题亟需重点关注。
三、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建议与展望
过去十年,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处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规模增长阶段并已渐入佳境。展望下一个十年,银行业普惠金融将在高起点上持续推进、不断深入,迈入积厚成势、创新蝶变的质量跃升阶段。
(一)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深化拓展
普惠金融总体朝着量稳、价优、提质、扩面的态势发展,信贷总量规模稳中有进,实现与经济增长、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基本适配。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风险缓释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化与政府、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合作联动,加强替代数据等信用信息挖掘,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风险定价能力。提升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质效,新市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弱势群体金融可得性、精准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县域地区存贷比稳步提升至合理水平。加大对无贷户群体金融服务覆盖面,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差异化激励政策等手段,有效缓解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更加主动参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制定,推动金融帮扶、小微涉农等领域有益经验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推广。
(二)推动普惠金融成为发展新动能
把做小微就是做未来的理念深入企业经营管理文化,进一步发展夯实五个“专”(专门的信贷管理政策和信贷评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经营机制。同时,构建完善不同类型银行层次分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错位竞争的行业发展格局,大中型银行强化资源和技术禀赋,提升中长期信贷占比,向无贷户和薄弱领域延伸服务;地方中小银行发挥人缘地缘优势,持续深耕与经营能力和服务半径相适应客群,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更加关注和促进金融健康发展,将金融健康理念融入战略规划、制度建设、产品研发等普惠金融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当中,提升家庭和个人金融风险意识和水平,有效维护市场主体财务韧性。
(三)推动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优化
更好发挥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聚焦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多维度、立体式科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针对具有轻资产特征的科技型企业,要强化信用贷款、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等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应用。大力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构建完善体系化、全场景产品服务模式,有效整合供应链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增强数据向信用转化能效,提升金融服务响应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
(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不同类型银行机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与自身经营定位、发展需要、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持续提升数字技术投入产出比,进一步充实熟练掌握业务管理与技术运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构建起更加敏捷开放、合作共赢的经营生态,推广普及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强化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协同,提升场景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无网点地区客群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数据治理机制,有效缓解数字鸿沟问题,进一步提升相关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开局关乎全局。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银行业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初心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未来十年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走得更深更实,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获得新提升,推动我国从普惠金融大国迈向普惠金融强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