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每年高考期间,高考作文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昨天,语文考试结束,作文题目立即成了热议话题。在古代,很多重要考试中都以文章作为遴选人才的主要题目。古代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有哪些千古名篇是考场挥笔写就的“高考满分作文”?一起来跟着专家的讲述看一看。
最早的“高考满分作文”出现在汉代
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类似今天高考作文形式的,是汉代的策试。”南京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介绍,这是汉代贤良方正科或贤良文学科的考查形式。这种策试往往由皇帝直接出题,由各部门推荐的贤良进行书面回答,“有点类似我们今天写在高考答题纸上,只是当时纸张还没有发明,所以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也称为‘简策’。”答卷要“书之密之,重之闭之”,就是要进行密封处理。和今天的高考不一样的是,策试的阅卷者往往就是皇帝本人,他会从一百多位“考生”的答卷中,择优进行表彰,最优秀者往往可以直接升官。
汉文帝十五年九月,汉文帝决定组织一次这样的考试,他下诏各诸侯、公卿、郡守举荐贤良,还亲自出了考题。这可以说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道“高考作文题”,原题很长,有四百字左右,详细说明了考试的背景、题目和考试方法。“今朕获执天子之正,以承宗庙之祀,朕既不德,又不敏,明弗能烛,而智不能治,此大夫之所著闻也……大夫其上三道之要,及永惟朕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四者之阙,悉陈其志,毋有所隐……”这段话的大意,是汉文帝说自己治理国家有很多不足,所以出了一个大的题目,希望有关部门、各诸侯、朝廷主要官员和各地方郡守,能够推荐贤良人才来答题。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关于“三道之要”和“四者之阙”。“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一道材料题,答题者围绕两大主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侯印国说。
当时被推荐来答题的有一百余人,其中晁错同时得到了平阳侯、汝阴侯、颍阴侯、廷尉和陇西太守五位诸侯大臣的推荐,得以参加这场“高考作文考试”,他提交的简策全文被记录在《汉书·爰盎晁错传》中,洋洋洒洒长达两千字,从“三道之要”和“四者之阙”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希望文帝能够事必躬亲,结尾说:“陛下不自躬亲,而待不望清光之臣,臣窃恐神明之遗也。日损一日,岁亡一岁,日月益暮,盛德不及究于天下,以传万世,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在一百多篇策文中,晁错这篇最为优秀。《汉书》记载:“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由是迁中大夫。”
某种意义上说,晁错的这篇策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也因此得以升官做了“中大夫”。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他成为那段时期汉朝历史的中心人物,官至御史大夫,并因削藩而成为千古评说的名臣。
据《文献通考·选举门》的查考,西汉的“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有17人,包括晁错、董仲舒、公孙弘、杜钦、严助、朱云、王吉等。东汉也有鲁丕等13人。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策文,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确定了儒家正统思想,深刻影响了之后两千年的中国文化。
字迹不好看罚喝墨水
魏晋南北朝“高考”要写五篇作文
从西晋开始,实行秀才对策的制度。《北堂书钞》卷七九引《晋令》载:“举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一策不通,不得选。”也就是说,考试实际上由五篇小作文组成,每篇作文都需要写得好,才能拜为郎中,其中任何一篇写得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录取结果”。
“这种制度延续到南北朝。南朝时期,刘宋要求州秀才、郡孝廉都要参加试策,考试依然是五个小作文题目,规定要是五个作文都优秀的,是上第;三或四个优秀的,是中第;两个是下第;一个或者一个都没有写好的,就是不第。”侯印国说。南北朝时期的小作文题目,比较精审简约。在《北齐书·樊逊传》中记录的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题目只有几个字,分别是“问升中纪号”“问求才审官”“问释道两教”“问刑罚宽猛”“问祸福报应”。侯印国介绍:“北朝的考试方式和南朝很接近,只是对秀才和孝廉的考查各有侧重。秀才重文采,考试更像是高考作文;孝廉更看重经学章句,考试更像是论述题。”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考试,考场纪律严格,对考卷的文字整洁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符合,会被当场发落,斯文扫地。《隋书》卷九《礼仪志》记载:“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容刀。”要是作文里写漏写错字的,直接罚站,要是字迹丑不忍睹的,直接罚喝一升墨水。“不要说一升墨水了,就是一升矿泉水,直接喝下去也是够呛,可见当时对待考试的严肃态度。”侯印国说。
科举时代
“满分作文”第一人
遭遇“史诗级变态题目”
到了唐代,科举考试的制度正式形成。科举考试确立后的第一个“满分作文”得主是杜正玄,他的考取之路堪称传奇。
杜正玄去考方略策的时候,整个考场只有他一个人,原来他是那一年唯一的考生。试卷到了右仆射杨素的手里,杨素向来恃才傲物,说:“就算是周公、孔子复生,也别想在我手里拿到秀才,你们居然举荐杜正玄这样的人。”说完就把作文试卷扔到地上,不屑一顾。但因为当年只有这一个考生,相关部门觉得杨素不看不是办法,于是又捡起来塞给杨素。杨素为了为难杜正玄,想到一个奇葩点子,重新出了几个作文题,要求杜正玄现场写。他说,古代有几篇文章还不错,司马相如《上林赋》、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班固《燕然山铭》、张载《剑阁铭》,你就和他们同题各写一篇,然后我这边还有个宠物白鹦鹉,你再写个《白鹦鹉赋》。“这堪称中国考试史上最难的作文题目,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名篇,仿写难度何其之大,而且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是赋、颂、铭,对格律文辞要求很高,创作难度很大。而且杨素还给出了时间限制,‘我很忙的,可没时间一直等你写,影响我睡觉,今天下午三点前,就得交稿。’”
万万没想到,杜正玄竟然能超常发挥,按时交了卷子。这让目空一切的杨素也大为震惊,他出题目的时候,可没想着有人能写出来。他反复阅读杜正玄的作品,大为钦佩,马上安排人走完了程序。
侯印国介绍,杜家兄弟几人都是奇才,杜正玄的弟弟杜正藏考进士科时,主考苏威也给了几个千古名篇让他仿作,分别是《过秦论》《尚书·汤誓》《匠人箴》《连理树赋》《几赋》《弓铭》,杜正藏也跟他的哥哥一样按时交卷,而且卷面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修改的痕迹。他们的弟弟杜正伦也考中了秀才,在唐高宗时期官至宰相。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