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泰闸污水处理厂已现雏形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琴 通讯员 王志东
穿过5米高的绿色围挡,走进武汉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施工现场,10余台挖机在基坑内进行土方开挖。从空中俯瞰,武泰闸污水处理厂和调蓄池已现雏形。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施工方武汉城发集团所属市政集团获悉,随着征拆问题的解决,场内施工面全部打开,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预计7月中旬进行基坑首块结构底板浇筑。
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变武昌旧城区和晒湖地区雨污混流的现状,全面提升水质,充分发挥巡司河的生态服务功能。
312个监测点实时监控
该项目是武汉三湖三河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将建成湖北省首座地埋式合流制溢流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调蓄、处理武泰闸、晒湖片区的雨污水;地上部分将建成两座城市景观公园,总面积约5.7万平方米。
项目位于武昌老城区,由京广线、白沙洲大道、南湖路及巡司河合围而来,一号基坑为超大基坑,长约370米、宽约115米、深约19米,土方开挖总体量达50余万立方米,将建成武泰闸污水处理厂和1号调蓄池。
“项目周边毗邻铁路、高架、河流、市政道路,环境复杂。”武汉城发集团所属市政集团项目负责人王晔告诉记者,为此,项目部依托集团智慧化管理平台——市政慧云系统,研发了一套常态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复杂环境下基坑智能化监测。
据介绍,该项目在整个基坑内部和周边,布置了312个监测点,引进2个智能监测机器人,可自动监测基坑结构安全以及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及位移等20多个监测项目的数据变化。
王晔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监测数值说,目前,基坑支护体系已基本完成,局部已开挖达16米深,将实际位移值控制在毫米级,未对周边特别是京广线铁路桥造成任何影响。
将安全细节做到极致
不仅以科技手段助力提高工地安全系数,项目部在施工组织、施工交底中更是将安全细节做到极致。
在项目超大基坑开挖中,为防止周边泥土向坑内倾倒,采用了围护+水平的支撑体系。在项目靠近京广线的角撑内可以见到,每根支撑柱的间距仅有6米,挖机在里面很难大展拳脚。
项目负责人说,项目团队利用BIM技术对挖机“排兵布阵”,让13台挖机采取接力的方式,如同“蚂蚁搬家”,连续作业8天,安全“掏”完1.8万立方米土方。
要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多管齐下,对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常抓不懈。每天工友从实名制通道进入工地后,会在入口处的大屏幕前进行班前喊话,先观看入场安全教育视频,做专项技术交底后再到各自岗位;标准护栏上间隔设置临边红外感应语音报警器,提醒工友注意作业安全;上下基坑的梯笼里安装了实名制闸机,只有通过授权的作业人员才可通行下到基坑底部。
此外,项目部还在基坑一侧装上了一个大广播,当现场监控系统发现有违规或危险作业时,后台管理人员可及时通过广播进行喊话提醒;该广播还播放音乐,以缓解工友在基坑内作业可能出现的疲乏。
目前,项目已按下“快进键”,实现3个断面同步施工,预计7月中旬桩基全部完工后将全面进入基坑开挖阶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