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百节龙:非遗留住乡愁记忆,蹚出文旅融合新路

2023-07-20 21:37:00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

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和崇拜从古至今。

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嵩山村嵩山寺内,一条长400余米,高6米多的百节龙已制作完毕。嵩山百节龙是春节期间当地传统大型龙灯送福舞蹈活动,传承至今400余年。202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

“嵩山百节龙文化源自中国龙文化。”百节龙非遗传承人严基树说,但它又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承载着乡亲们的共同记忆,也是一种乡愁文化,必须做好保护和传承。

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嵩山村兴建了“嵩山百节龙博物馆”和“嵩山民俗文化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并将非遗项目作为当地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探索非遗项目和文旅融合的新路子。

嵩山百节龙的由来

“文出丞相双双对,武点将军对对双;文能扶朝掌朝政,武能定国又安邦。”这是龙灯会期间的一段唱词。

年过七旬的严基树先生说,据严氏宗谱和严家畈湾村民口口相传,严家祖籍江西分宜,元代遭水灾,为避水患,族人最终逃到武昌(今鄂州)燕矶镇一带。

有一天,严氏一位长者梦到一条一百余丈的巨龙潜入黄家湖,次日长者与人讲述前晚的梦,都认为是吉兆,于是带领族人到湖边祭拜巨龙,并许愿保佑严氏家族人丁兴旺,家族发达。

经过三四代人努力,严氏家族在燕矶生活稳定,族人在长江边的龙王矶上建起龙王庙供奉,并制作百节龙灯,在春节举办灯会节庆活动,沿袭至今已400年。

2018年,嵩山村举办第二十四届百节龙祭游活动。现场,500多位身着黄色传统服饰的村民们,举起四百多米长的百节龙,进行巡回表演。

龙灯会活动 图源:受访者供图

7月中旬,极目新闻记者来到燕矶镇嵩山村,一条扎制完成的百节龙存放在嵩山寺内。百节龙龙头高昂,双目圆睁怒视前方,红色大口张开,白色龙须挂在胸口,龙身来回曲折盘旋在寺中,两旁还有青狮、白象护卫,看起来十分威武。

嵩山寺内的百节龙 图源:极目新闻记者

严基树介绍,嵩山百节龙总长425.58米,龙头高6.38米,重100余公斤,保持龙头直立行进需80人轮班高擎;每届玩灯送福需组成500人的玩灯队伍。自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首创至今已达400余年。

龙灯送福活动包括扎制、祭祀、巡游、化灯等仪式。每届灯会前,农历八月开始扎制百节龙,历时4个多月,除夕之夜点亮每一节龙身花灯。正月初一至十五百节龙出游,当到达目的地,百节龙歇息“盘灯”,青狮、白象走村串户送福。正月十八抽签确定下一届龙灯会时间,随后百节龙“跑风”,送至洼地焚化,一届龙灯会至此结束。

2021年5月,嵩山百节龙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

用老物件留住乡愁

从2017年开始,嵩山村严家畈湾村民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征集各类龙文化文物和民俗文化文物2000余件,创办了“嵩山百节龙博物馆”和“嵩山民俗文化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百节龙博物馆中,是严基树收藏的900多件横跨商周、战国、秦汉,直至明清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龙文化藏品,包含龙础石龙、木雕龙、剪纸龙、烟标龙、龙衣等。

含有龙元素烟标 图源:极目新闻记者赵德龙

而在旁边的嵩山民俗文化博物馆,馆藏农村生产工具、纺织用具、家具器皿等各类民俗老物件760余件,包含明清时期的椅凳、桌案、床榻等古典家具和古人各类日常生活用品。在博物馆尽头,墙上贴满了各类村湾牌子。

村牌 图源:极目新闻记者

燕矶镇是鄂州花湖机场所在地。2016年随着花湖机场建设步入实质性规划阶段,文物考古和民间文物征集工作时间紧迫,鄂城区成立征迁区文物征集小组,当时严基本树担任组长。

严基树带着两名帮工,不畏酷暑风雨,每日骑着摩托车在征迁区里穿行。不起眼的渔网、石磨、破铜烂铁等旧物件,到他这里都成了宝贝。严基树将每个村湾的湾牌、门牌都收集起来。“湾子不在了,房子不在了,这些小牌牌承载着每家每户的记忆,看到它就想到了曾经住过的老屋。”严基树说。

约3年时间,“村牌”共收了230多个,基本涵盖了征迁的每个村湾。有在外工作人士回来“想家”时,因再也看不到他们曾生活过的村子,却在这里看到自家村湾的标志,很是激动。

古花轿 图源:极目新闻记者

经过与族人商量,严基树将位于燕矶镇嵩山村的严氏宗祠腾了出来,为这些寄托乡愁的文物找了个“家”,也就是如今的嵩山民俗文化博物馆。

非遗融合文旅产业

“嵩山百节龙文化源自中国龙文化。”严基树说,它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承载着乡亲们的共同记忆,也是一种乡愁文化,必须做好保护和传承。

非遗文化传承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代人的事,它诠释着人与技艺、人与人和谐的重要性。“百节龙制作工序繁杂,龙头高6米多,龙身长400余米,体内安放99盏蜡灯,动而不倒。”严基树说,单看资料和实物,是做不出来的,必须有传承人言传身教。

从2017年起,嵩山百节龙省级传承人严基树、严斌,传艺收徒八名有志青年,每年举办定期培训班两期,每次都在五天以上。

这些年,严基树想的是,将百节龙民俗非遗文化与当地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借助花湖机场这张国家级名片,助推民俗非遗文化上台阶,上规模,上档次,走出一条民俗非遗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2018年以来,嵩山村积极与市旅游部门对接,把嵩山百节龙博物馆作为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争取专项经费修建标准化旅游厕所,编撰出版“山水乡愁”鄂州导游专刊,确定了专门景点接待酒店。

严基树介绍,目前他们每年接待各地游客都在2万人次以上,该村还正在创办生活体验馆,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文化产业、独特技艺的有效融合,构建文、旅、商、产、生态共融共生的发展格局,将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