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果农们用背篓转运脐橙 通讯员郑家裕摄
现在是无人机转运脐橙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周华山
峰峦叠嶂,壁立峡江。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段的秭归县,是“中国脐橙之乡”,柑橘是这里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县种植面积40万亩,社会产能突破100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接近200亿元,涌现12个亿元村,带动26万人稳定增收。
眼下,正是夏橙丰收时节,秭归县泄滩乡夏橙园中一派繁忙。采摘下树的橙子一筐筐乘上“小火车”、坐上“电缆车”、搭上“无人机”,穿梭于田间地头、飞跃在峡江天堑,快速运上一辆辆物流货运车,发往消费者。
脐橙下山实现从“背”到“飞”
“背了几十年的橙子,现在扔下了背篓打杵。”橙农余金莲形容昔日背橙场景是“上山碰鼻子,下山杵腿子,背上压个磨盘子”,每到采收季节,40多名工人连轴背运3天,光采果转运一季就要3万多元。除了工价贵,更难的是背橙下山劳动强度大、青壮年劳动力不好找,旺销季节常因“一工难求”,对着满山橙子直发愁。
余金莲的烦恼,在2017年有了“解药”。县、乡电力部门开展“农网改造”,完善了农业用电保障。农技人员上门宣传山地轨道运输机安装补贴政策,余金莲掐着指头一算,自己花12万元,国家补贴6万元,10多亩的橙子能乘“小火车”下山,4年节省的工钱就可超过个人投资部分,这笔账划算!
坊家山村橙农周勇,在38亩橙园中修起了“龙门吊”,建起了可分支线运输、单次运载量达1000公斤以上的空中索道。覆盖面广、运载量大、运输效率高的“缆车”运输引发跟风热潮,仅仅一年时间,泄滩乡就安装了60多条。
陈家湾村橙农陈毅轩,在40多亩橙园中先后安装了地面单轨运输机和空中索道。采收时先用地面单轨将山顶的橙子转运到山腰,再用空中索道转运到公路边装车,实现了脐橙采收的“多式联运”。
瞅准柑橘种植科技化发展机遇,秭归县鸿来农业公司负责人刘辉德带着近百架农业植保无人机与专业技术人员,为橙农提供运输、喷药等服务。
每到丰收时节,一箱箱金黄果实翻山越岭,飞跃山脊。橙果在空中、地面并驾齐驱、及时对接的运输场景,成为大山深处一道神奇的风景线。
秭归脐橙“飞向全国”
脐橙下山实现从“背”到“飞”的转变,其背后是秭归县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实践。
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县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等为“撬动支点”,引导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脐橙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群众协商、多户共建,大户投建、邻户共享,个人投资、收益补偿等方式,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激发“科技新农具”普及活力,全县安装数字化田间轨道运输系统900多套、总长18万米。
“脐橙下山”的变迁之路,不仅让橙农尝到了甜头,也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年轻人纷纷回乡,办起柑橘产业合作社,当起“数字种橙”新农人。
手机操控的“水肥一体化”微润灌溉、智能观测的滳情气象监测系统、无人机喷洒病虫害防治、“一扫即诊”的“秭归‘三农’”智慧种橙小程序、“实时追溯”的生态农业溯源体系等逐步推广,“三峡柑橘产业大脑数据驾驶舱”汇总全县农业智慧系统采集数据,精准分析、指导等技术应用场景让秭归橙园变得聪明,产业发展更具智慧。
全县三大电商孵化平台高效运转、培养人才。以秭归脐橙销售为主的电商从业人员超过了6万人,电商年交易额达到40亿元。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正迅速回归乡村农业,打通秭归脐橙“飞向全国”的销售通道。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们在发展脐橙产业中,始终将科技作为最重要的驱动力,推动全过程、全要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秭归县委书记杨勇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