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北京地铁“时光列车”正式上线运行,坐着地铁“穿越时空”也将成为地铁一道新的风景线。按照北京地铁的计划,期望把“时光列车”打造成为暑期旅游打卡的新地标。
从1969年第一条地铁诞生,北京成为了中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经过50余年的建设,北京已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达到27条,运营里程达到807公里。商圈、产业园、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密如织网的北京地铁线路,不仅便捷了市民的通勤,也打通了消费线、旅游线、文化线、商务线,成为了城市烟火气的风向标和城市经济的大动脉。
今年,北京还将开通17号线北段、16号线剩余段2条地铁线(段),1号线支线也将启动建设。届时,北京地铁也将在未来科学城、回天地区、中关村(000931)西区、丽泽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等区域继续释放“串联力”与“牵引力”。
1号线驶来“时光列车”
自8月8日起,北京地铁“时光列车”在1号线八通线上线试运营,期间,该车运营时间段为工作日的14时至15时,运行区段为古城站-复兴门站区段。
在地铁车厢内,乘客李莲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她觉得今天的车厢跟以前不太一样。“一进车厢发现好像整体颜色变了,而且很多人在拍照,我一观察才发现整个车厢很有复古的感觉,像很早以前坐的那种绿皮火车。”李莲说,“因为我每天都会坐这趟车去上班,所以可能会跟我同事说这里有一些变化,让她们也专门来坐这列车感受一下。”
李莲所感受到的不同,恰是北京地铁为“时光列车”设计的小巧思。北京地铁1号线检修中心技术助理栗亚楠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时光列车”由6节编组组成,列车两端的车厢分别设置20世纪60年代的DK2型车、70年代的DK3型车样式,第2节、第5节分别设置为80年代DK11型车和90年代的DKZ4型车样式,中间的第3节、第4节车则蕴含了新世纪两个十年的“双奥”元素,以2008年8号线奥运支线DKZ15型车与冬奥支线智慧冰雪列车为设计原型。
栗亚楠介绍,“时光列车”通过贴纸及部分设施还原,一定程度复刻每个时间段运营的典型车型外观外貌,同时通过图文、视频展示车辆发展史、车辆技术发展史。“乘客在车厢中既能看到地铁开通初期的线路图,富有年代感的标志、车票、风扇罩等老物件,也能体验到20世纪60年代横排座椅、80年代红色座椅的时代印记。”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上线“时光列车”是北京地铁首次尝试为广大乘客提供沉浸式“穿越时光”乘车体验。乘客无论从车头或是车尾上车开始参观,均能体验到“从过去到当下”又“从当下回到过去”的感觉。该车能够让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了解地铁技术的进步与变革,感受新时代首都地铁发展的速度,共同回顾和见证首都轨道交通以及首都城市发展的时代记忆。“希望‘时光列车’可以带着乘客‘穿越地铁时空’,成为北京地铁一道新的风景线,也成为暑期旅游打卡的新地标。”
不过,前来打卡的市民或许比北京地铁负责人想象的来得更早一些。高一学生王辉是一个地铁迷,他运营了一个叫做“地铁观察”的自媒体账号,在来到现场前他便早早地为这趟车查搜集了不少资料,他提前两小时到达了发车现场。“这辆车是特别特殊的,包括它里面的内饰等等,我在提前查过资料之后就对坐这趟车充满期待。”王辉说,“现在真的坐上来了,觉得非常兴奋。”
串起城市经济与民生
“时光列车”的背后,是北京地铁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第一张规划图至今,北京地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发展历程。
从1969年北京第一条地铁诞生,50余年来,北京地铁运营线路从最初的1条线23.6公里,发展到现在27条线807公里的大规模网络化运营格局,形成了每日运送千万乘客的喧闹的地下通道,也串联起了北京的经济与民生。
从商圈来看,纵观纽约、东京、中国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许多商场或住宅都是建设在地铁之上,“地铁上盖”作为一种新型物业形态,既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在北京也有这样的案例。在地铁8号线平西府站之上,由京投银泰力主打造的商业项目“公园悦府商业中心”便是著名的“地铁上盖”。该项目将平西府站D1和B两个出入口包裹起来,与D3和D2两口隔街相望。项目建成后,商业整体配套可达6万平方米,未来,计划涵盖时尚、休闲、餐饮、购物、文化等多种业态,切实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全方位提供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生活体验。
从线路来看,10号线把北京三个热点区域——中关村、亚奥和CBD连接了起来。早在2005年地铁10号线全线开工时,其沿线几乎所有的楼盘均以比邻地铁10号线为主要卖点。
此外,2021年底,11号线西段开通运营,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保障。其实,这条线路还将牵引着新首钢地区的蜕变。11号线西段中有三站位于新首钢园区,均为首批地铁微中心车站。金安桥站是汇聚地铁6号线、11号线、S1线的交通枢纽,而北辛安站到新首钢站的“两站一区间”则将成为新首钢“地下城”。
据悉,北辛安站及新首钢站分别设置在新首钢园区的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及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区。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项目总占地面积19.71公顷,将配套高端健康管理、国际托幼、特色餐饮等国际化街区,打造类海外环境;城市织补创新工场紧邻长安街西延线,总占地面积18.14公顷,为商业及办公综合片区,将聚焦龙头科创总部,形成独具建筑特色的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乘坐19号线从北京大兴的新宫到海淀牡丹园,9站耗时仅25分钟;从天通苑站到望京站,8站需约30分钟时间……地铁串联起商圈、产业园、社区学校、机关企业,不断为出行与产业提速。
轨道微中心消费链势起
早在2021年,北京市商务局在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时提到,北京还将加强新城地区消费新载体建设,例如,以轨道微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怀柔南站、未来科学城南区站、平谷站等轨道交通站点,打造购物、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轨道微中心消费链。
次年,《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于2022年8月公布,提到通过地铁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实现轨道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同时,重点打造轨道微中心,塑造城市发展的活力空间与市民愿意前往的魅力空间。
在过往线路的基础之上,这些规划与愿景的覆盖面仍在不断扩张。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获悉,朝阳区将打造地铁14号线商业带,进一步发挥14号线的连通线作用,在周末延时运营,加速沿线合生汇、华贸购物中心、SKP、蓝色港湾、颐堤港的商圈联通,推动北部优化、南部提升,从而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商业带。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地铁线计划》于今年3月发布,其中显示,北京今年底将开通17号线北段、16号线剩余段2条地铁线(段),届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837公里。同时,1号线支线也将启动建设。
其中,地铁17号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长约26.3公里,设车站10座,跨越昌平、朝阳2个区。北段建成通车后,将有效增强未来科学城区域和回天地区轨道交通服务能力,串联太阳宫、望京西等城市重点居住区,实现客流的快速引导和疏散,为城市东部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同时,随着榆树庄站至宛平城站约3.9公里剩余段的开通,以及二里沟、苏州街两座车站的建成投用,今年底,北京地铁16号线将实现全线贯通。届时,从北安河站到宛平城站仅需约85分钟,将进一步串联起北部研发服务、高新技术集聚区、中关村西区、丽泽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等重要城市功能区,提升地铁服务范围和质量,充分发挥南北向重要干线的作用,推动和促进南北城区融合发展。
此外,今年将启动建设的1号线支线途经丰台区、石景山区,西起青龙湖东站、东至八角游乐园站。作为中心城区西部轨道交通重要联络线,该线将填补丰台河西地区轨道交通空白,支撑区域重点功能区建设和提升,推动河西地区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文并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