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战事不休,华润青岛围攻百威

2023-09-01 08:22:46 时代财经 

在高端化战略的刺激下,青岛啤酒(600600)(600600.SH)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根据8月27日披露的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实现营收215.92亿元,同比增长12.03%;净利润34.26亿元,同比增长20.11%。

随着青岛啤酒最新财报出炉,国内主要啤酒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基本发布完毕。整体而言,得益于消费复苏,大多数国内啤酒企业业绩“回血”明显。

其中,华润啤酒(00291.HK)在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上力压青岛啤酒,成为国内最赚钱的啤酒企业。今年上半年,华润啤酒实现营收238.71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净利润46.49亿元,同比增长22.3%。

原本陷在业绩增长泥潭的燕京啤酒(000729)(000729.SZ)也开始爆发,上半年实现营收76.25亿元,同比增长10.38%,净利润5.14亿元,同比增长46.57%。

相比国内啤酒企业的强势复苏,外资啤酒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却开始略显乏力。2023年上半年,百威亚太(01876.HK)、嘉士伯两大巨头均遭遇增长瓶颈。

外资品牌现颓势

昔日中国高端啤酒“一哥”百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实现收入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约5.75亿美元,同比下滑约8%。

百威亚太解释称,今年上半年利润下滑,源于韩国市场的拖累,由于高基数和消费税上调导致该市场每百升收入下降,商业投资增加和商品成本上涨导致盈利受影响。

具体到中国市场,2023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实现收入及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同比增长15.4%和17.2%,销量同比增长9.4%,吨酒价同比增加5.5%。百威亚太表示,今年2月起,中国在全渠道、各级城市销量均显示强劲复苏。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及印度业务增长,百威亚太上半年总销量增加9.4%至49.5亿升,每百升收入增加4.2%。

与此同时,百威亚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自2019年上市以来,其市值已缩水超过1000亿港元。

在中国市场,百威亚太主打高端产品,渠道布局不太平衡。酒业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时代财经,百威的传统优势在于夜场和餐饮大店等渠道,在这类场景,其直供模式有着不小的优势,但百威的分销网络较为薄弱,缺乏深度和广度,而这恰恰是国产啤酒的优势所在。

在8月3日的电话业绩会上,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杨克称,尽管百威亚太一些品牌已经颇具规模,但在全面分销方面仍然相对落后。目前百威品牌在中国的分销率低于35%,超高端品牌分销率不到10%。

在啤酒销售渠道愈发重要的当下,仅仅凭借一二线城市和部分渠道的运营,很难让百威亚太将品牌势能转化为销量。

另一外资巨头嘉士伯中国的营收仅录得个位数增长。2023年上半年,嘉士伯在中国的上市平台重庆啤酒(600132)(600132.SH)实现营收85.05亿元,同比增长7.17%,实现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18.89%。

除了将乌苏等优质品牌注入重庆啤酒,推动后者上市之外,近年来,嘉士伯还与兰州黄河(000929)(000929.SZ)、西藏发展、钰鑫实业合作,并入了黄河、拉萨、山城等多个啤酒品牌,但均收效甚微。

跨界寻找新增长点

除了聚焦高端化,啤酒企业也在寻找新增长点,加码跨界。在这其中,华润啤酒无疑是最积极的一家。

2022年,华润啤酒加速进军白酒领域,通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华润酒业,以123亿元收购贵州金沙酒业55.19%的股权。

不过目前,华润啤酒“啤+白”经营模式的优势尚未显现。2023年上半年,华润啤酒的白酒业务首次并表,营收为9.77亿元,对销分部间之交易为7.98亿元。同期,白酒业务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为0.71亿元,如剔除因收购贵州金沙所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白酒业务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为3.95亿元。

另据华润啤酒此前的公告,2019-2021年,金沙酒业分别实现营收8.78亿元、17.67亿元、36.41亿元;税后利润分别为1.56亿元、6.15亿元、13.15亿元。2022年上半年,金沙酒业营收为20.01亿元,税后纯利润为6.7亿元。2023年上半年,金沙酒业业绩大幅下滑。

肖竹青认为,中国酒业渠道库存如堰塞湖,导致如今白酒新品铺货难度加大,此外,华润啤酒缺乏高端白酒运营人才和市场经验,其营销平价啤酒的庞大销售团队和营销网络仅在平价口粮白酒品类上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今年以来,啤酒企业纷纷加码新兴渠道建设,比如跨界餐饮行业,寻求更贴近消费者的场景。其中,青岛啤酒推出精酿啤酒花园和TSINGTAO1903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啤酒消费场所;华润啤酒在半年报中表示,其Joy Brew酒馆深圳店已于上半年开始试营业,公司将于下半年进一步优化小酒馆的定位,产品及经营的整体策略,推动该业态在其他城市落地。

重庆啤酒与餐饮渠道合作的餐饮到家服务也有了明显进展。其表示,经过去年的市场测试,公司针对零售终端开发的嘉销宝(小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始正式拓展,上半年已经拓展超过一万家售点。

抢滩精酿

如今的啤酒行业,已不再是消费者“踩箱喝着绿棒子”的单调场景,精酿、鲜啤开始冒头,啤酒市场有了新故事。

据灼鼎咨询《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14.3亿升,预计2025年可达23亿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

在这一风口下,啤酒大厂开始争相布局。今年上半年,青岛啤酒推出1升精品原浆、1升水晶纯生高端生鲜产品;重庆啤酒在收购国内老牌精酿品牌京A后,今年上半年持续开店,目前已在北京开了7家;今年6月,燕京啤酒透露其在北京、广西两大精酿啤酒生产基地已完成布局。

另一方面,熊猫精酿、高大师、优布劳大跃等一批垂直精酿品牌开始引起消费者关注,泰山原浆啤酒、鲸都鲜酿等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除了传统品牌外,一些餐饮、零售品牌也开始以贴牌等供应链模式切入啤酒赛道,包括精酿啤酒这一尚处在爆发期的品类。

小酒馆龙头海伦司(09869.HK)在登陆港股后,开始借助供应链基础推出自有品牌,并在其数百家门店中销售。今年上半年,海伦斯自有酒品牌实现毛收入3.18亿元。

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早在2018年试水精酿啤酒,今年5-7月,其精酿啤酒销售额同比增长196%;;海底捞也成立了啤酒研发团队,其自有品牌啤酒的配方和工艺均由该团队研发,但依靠的是OEM模式。海底捞精酿啤酒的月销量在2021年就已超过百万。

这背后,与精酿啤酒的高利润有关。一位深圳的精酿啤酒商家告诉时代财经,普通瓶装和罐装啤酒的毛利率在30%~40%之间,精酿啤酒的毛利率往往超过60%,部分高端品牌能超过80%。海伦司半年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今年上半年,其自有酒产品的毛利率接近80%。

但需要指出的是,精酿啤酒的高毛利是建立在供应链和渠道基础上的,中小玩家很难与头部品牌比拼。《2022中国精酿酒吧白皮书》显示,仅有2.5%的精酿酒吧有“可观利润”,77%的精酿酒吧“勉强维持”,20%的精酿酒吧“还在贴钱”,8%的人打算关店或减少规模。

(责任编辑:蒲莎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