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学费、包赔、协助办贷……花式诈骗层出不穷,“李鬼”这次盯上了基金公司

2023-09-20 18:30:35 每日经济新闻 

9月20日,中航基金发布公告称,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基金公司营业执照、公章等,虚构“中航联办”机构,诱导被害人下载假冒APP或网络链接,以购买理财产品可以办理“兴为网校”“学来网”等教育培训机构退费回款等手段实施诈骗。

近期,有关基金公司被不法分子冒名利用并进行违法活动的消息增多,帮忙追款、回款增值、协助办理贷款等,诈骗手段多样,基金公司近期也纷纷公告相关诈骗套路,并就各自的线上及线下平台数量、业务范畴等再次向外公示。

不法分子假借基金公司名义行骗

近日,刚刚传出北京兴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兴为网校”)APP无法正常登陆、学习、使用权益等消息,公募基金公司当中竟然有机构发声称有诈骗方借用公司名义帮受害者追款。

9月20日,中航基金就此事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公告,结果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基金公司营业执照、合同专用章及LOGO,虚构“中航联办”机构及假冒基金公司工作人员,诱导被害人下载假冒APP或点击假冒网站链接,以购买理财产品可以办理“兴为网校”、“学来网”等教育培训机构退费回款等手段实施诈骗。

据了解,兴为网校目前已在线上多个投诉平台有相关违约信息,集中体现在付款拟享受线上专业培训课程的学员因无法正常上课而要求平台退款,只不过,这家机构的APP等相关展示窗口已无法正常显示内容。

不过,令人以外的是,诈骗方利用基金公司,且是公募基金公司名义巧立名目“宣称”帮助受害者追讨款项,仅以购买理财产品为由头,真的会有人相信类似不相关类型机构之间的处理方式吗?9月20日,记者从公募界一些渠道人士处获悉,确实很容易让心急的受害者轻信。

“冒充是某公司的业务员,公司品牌背书是获取客户信任的第一道关,再加上比较干练的话术和形象,让受害者误以为在这个行业有资源,甚至能够串通内部人员。”在同记者微信交流时,有受访者表示,其目的就是骗受害者打钱进诈骗账户,关键还是认知差异,很多人并不清楚一些知名度或曝光度不高的基金公司主业是干什么的。

也有受访者表示,金融机构的功能和职权差异巨大,很多人其实对诈骗者所说的公司背景和业务范畴并不具备辨认能力。因此,记者看到,基金公司也在相关公告当中再次重申了自家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范畴,并对官方仅有的一些平台软件进行公示。

诈骗手段多样:追款、包赔、协助办贷……

被不法分子假借名义进行诈骗的也不止前述一家机构,包括申万菱信、浦银安盛基金等多家机构也都在近期发布公告澄清相关事实。从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来看,往往是打着追款、包赔、协助办贷款等幌子,实则诱导受害人转账造成损失。

如申万菱信基金不久前公告称,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申万菱信基金”名义,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联系并诱导投资者,使用“回款增值”“包赔”等表述诱骗投资者充值、转账的违法犯罪活动。

“包赔是最好骗的一种,比如说给客户卖一些指标,或者拉群给予投资建议,或者让客户把钱转给我,我承诺收益,反正总是有人信的。”9月20日,另有渠道人士坦言,一些网络平台上有很多类似的“钓鱼”信息。

“特别是现在大家都亏,投资者想回本和赚钱,但是又自我怀疑,不相信自己的技术,但凡有个人告诉我包赔,还能出示一些证件资质,或者有独立的APP,再找点托,搞一些成功案例,极有可能上当。”

浦银安盛基金则公告称,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协助办理贷款为借口利用货币基金快速申赎进行诈骗,具体做法是,以帮助客户办理贷款为由,骗取客户信任,获得客户身份证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资料;声称可协助客户刷银行账户流水,从而满足贷款资质条件;代客户或引导客户在本公司网上开立基金账户并绑定客户银行卡;控制客户基金交易账户,用客户银行卡申购货币基金并快速赎回,获取诈骗所得。

多家基金公司均在公告中提示公众,切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支付任何可疑费用,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来源不明的APP或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保护自身财产安全,谨防上当受骗。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VCG211285221075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