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金融服务润泽雪域高原

2023-10-25 13:06:09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今年3月底,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近年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出台落地多项稳经济、稳就业、稳民生政策,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本刊特开设“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由记者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企业、市场与农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反映金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者 | 《中国金融》记者  张林  特约通讯员  唐平  贺成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20期

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面积超12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常住人口仅有364万人。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健康发展,2012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64倍,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以上。但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制约,与内地其他省市相比,西藏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生产要素分散、市场推动作用不明显。2022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为2132.64亿元,人均58438元,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独特的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金融体系建设必须充分依靠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普惠金融,不断改善基础金融服务设施,持续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着力支持自治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深入了解金融支持西藏实体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记者最近对西藏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采访。

特殊优惠政策铸造雪域金融服务体系

在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西藏分行)的行史展览室,墙上的一幅幅照片和文字介绍,默默地向参观者诉说着70多年来西藏金融业艰苦奋斗的峥嵘历史。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奉命进军西藏。3万名将士从四川出发,奋勇跋涉2000多公里,顽强挺进雪域高原。这次艰苦卓绝的行军,被称为“第二次长征”。1951年4月,人民银行西南区行从区行机关以及重庆、川西、贵州和西康4个分行抽调19人到四川甘孜集合。他们被编入十八军财经大队第三中队,随军入藏。鉴于当时西藏商品交易中仍使用银币,中央决定进藏部队和地方单位工作人员的费用开支一律使用“袁大头”银元。为此,这批银行工作人员每人携带50~100枚银元,沿途为行政机关和部队服务。他们肩背马驮,在高原缺氧、冰雪覆盖的崎岖山路负重前行,途中多位同志因高山缺氧和滑落山崖而牺牲。经历数月的艰难跋涉和生死考验,这支被称为“马背银行”的特殊队伍终于在1951年10月抵达拉萨,新中国的西藏金融事业也由此启航。70多年来,数代西藏金融人秉承“马背银行”的优良传统,在雪域高原艰苦创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不断提升藏区金融的可得性和普惠性,逐步打造出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为“马背银行”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结合西藏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要赋予了一系列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其中以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利差补贴和特殊费用补贴政策为核心,以利率调整为主线,大体上经历了“无息—微息—低息—差别利率—利差返还—优惠贷款利率”等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目前西藏执行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主要为,1年以内短期贷款和5年以上长期贷款利率按照全国相应期限LPR-2%执行,1~5年中长期贷款利率按照全国1年期LPR-2%+0.4%执行。一般类商业性贷款利率不实行浮动。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制定了严格措施,限制优惠信贷资金以各种名义流出藏区实体经济。在特殊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下,西藏辖内金融机构不断优化资金配置,加快产品服务创新步伐,将政策红利及时传导至各个经济实体。

2021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金融支持西藏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明确了金融支持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此次会议精神,人民银行西藏分行结合实际,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切实维护全区金融安全,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据人民银行西藏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藏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6792.92亿元;全区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网点数为972个,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西藏全境。截至2022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416.37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匹配;绿色贷款余额935.64亿元,同比增长18.87%;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5.13亿元,同比增长29.70%;双创贷款余额74.57亿元,同比增长23.75%。

优惠政策“贷动”特色产业发展

西藏曾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成本高,乡村振兴任务艰巨。面对巨大的现实困难,人民银行西藏分行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多位一体”的扶贫政策,将国家的特殊金融优惠政策精准传递到藏区千家万户。2016年,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发起成立西藏金融精准扶贫办公室,组织金融机构为全区62.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一户一档”金融服务档案,点对点帮助建档农牧群众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输血不如造血,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在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这也是西藏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近年来,人民银行西藏分行以促进藏区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引导金融资源向农牧区重点领域倾斜,确保金融帮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作为西藏金融的生力军,农业银行(601288)西藏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西藏分行)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制定了《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均以《农牧户贷款证》铜卡、银卡、金卡、钻石卡(以下简称“四卡”)作为载体发放。此外,农业银行西藏分行还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制定《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管理办法》,政府部门名录内的建档立卡户执行西藏扶贫贷款利率,利率低至1.08%。

▲农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使嘎拉村村集体经济驶入了快车道

林芝市巴宜区嘎啦村紧靠318国道,毗邻风光旖旎的尼洋河,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便利。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进藏视察期间,曾亲临嘎啦村了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成果。嘎拉村拥有野生桃林270多亩,每年3月下旬山花烂漫,成为各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为了提升旅游品质,在村集体的组织下,村民们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共同开发桃林景区,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发展庭院经济和观光经济,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嘎拉村2019年被农业银行林芝分行评定为“钻石卡村”,全村33户农牧户中,钻石卡户25户、金卡8户,评定覆盖率100%。目前有22户农牧民在农业银行林芝镇营业所贷款,户均贷款15.7万元。银行的贷款,除了发展旅游业,还支持许多家庭购置挖掘机等工程设备,帮助村民参与当地基建工作,拓宽致富渠道。如今,这个在30多年前一直靠着在山沟里伐木维生的村庄,已经过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生活,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支书边巴告诉记者:“农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使村集体经济驶入了快车道,村民家庭收入显著增加。2022年,全村总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仅合作社给村民的人均分红就达到9万多元,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西嘎村藏纸生产工坊走上了产业化道路

藏纸是西藏的传统文化产品,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纸具有强度高、天然防蛀、防腐、不变色等特点,一直是西藏各类经文典籍的专用纸张,被称为“世界上最圣洁的纸”。千百年来,藏纸默默地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2006年6月,藏族造纸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原材料的稀缺和生产过程费时耗力,藏纸制作技艺一度濒临失传的境地。林芝境内的米林市一直是藏纸产地之一。米林市羌纳乡西嘎村是个搬迁村,2003年安置了墨脱县甘登乡的40户140多名移民。20年来,这些村民虽然摆脱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但在经济上一直没有找到致富的秘诀。为了支持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人民银行林芝市分行将支持乡村振兴与非遗工坊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当地银行机构累计投放优惠利率贷款500万元,推动成立了南迦巴瓦童螺嘎布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集藏纸生产、旅游参观体验为一体,不仅使当地藏纸制作走上了产业化道路,而且帮助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在西嘎村,记者参观了南迦巴瓦童螺嘎布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多登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藏纸质量上乘,主要供应藏区各大寺庙抄写经文。过去工坊规模很小,产品一直供不应求。2020年,农业银行为我们提供了200万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支持我们增添设备、提高产量。目前,工坊的藏纸产量已经提高到每年100万张,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净利润达到180万元,合作社每年给村民分红50万元。”

▲金融支持红太阳(000525)农场的灵芝产品不断拓宽市场

“米林”在藏语中意为“药洲”,米林市境内药材资源丰富。为推动当地藏药产业发展,米林市专门出台了《藏药材种植扶持办法》,对自主发展藏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户和合作组织,给予资金扶持和贷款倾斜。在米林镇,有一家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其主要产品是白肉林芝及孢子粉。农场负责人尼玛通过多年钻研,培育出优良的灵芝品种并摸索出一套独有的种植加工技术。种植加工灵芝产品附加值高,但前期投入较大,依靠自有资金难以做大做强。为了支持农场快速发展,农业银行米林市支行通过发放纯信用“四卡”贷款、生产经营贷款等方式,累计为农场提供了1000余万元低息贷款,助力“红太阳”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灵芝品牌。目前,红太阳农场已带动周边6个村200多户农牧民种植白肉灵芝,每年吸纳附近群众就业140余人。2022年农场全年总产值785万元,纯利润150余万元。尼玛也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

野生松茸是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特产,也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长期以来,采收松茸都是单家独户零散经营,市场价格波动大,松茸品质参差不齐,从业者的收入也没有保障。2010年,人民银行林芝市分行推动成立工布江达县朱拉松茸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协调农业银行林芝分行对口进行资金扶持。合作社成立至今,已经累计获得特殊优惠利率贷款900余万元,股东发展到150户社员,年产值达2800万元,松茸产销规模和品牌效应大幅提升,带动了1200余名农牧民增收。合作社法人云旦加措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基础金融服务普惠偏远藏乡

货币政策的传导和金融服务的最终实现,均有赖于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西藏海拔高、地广人稀,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辖内很多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服务的单位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人民银行西藏分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以金融服务可得性、公平性、可持续性为主线,以“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为目标,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不断改善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环境。

▲结巴村村民索那卓嘎的土特产品商店成为了金融综合服务站

工布江达县境内的巴松措是西藏著名的旅游景区。蓝天白云之下,翡翠般的湖水与远处云遮雾绕的雪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神秘的人间仙境。每年6~9月,坐落在湖畔的结巴村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为优化景区旅游服务环境,农业银行工布江达县支行从完善景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着手,于2020年在村民索那卓嘎经营的土特产品商店设立了金融综合服务站。走进索那卓嘎的商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满了松茸、虫草和灵芝等土特产,在柜台上摆放着一部POS机和一排金融知识宣传资料,索那卓嘎正在耐心地给几位村民宣传国债知识。与商店隔着一道玻璃墙的自助银行服务点布放着农业银行的ATM,平时的日常管理也由索那卓嘎负责。她告诉记者:“服务站设立以来,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服务、带动了全村的土特产销售,还帮助村民掌握了许多金融知识和理财技能。2022年,农业银行又给我发放了100万元的优惠贷款,帮助我在村子里建造了一幢有24间客房的三层楼房经营民宿。没有农行的支持,我做梦都不敢想能投资200多万元搞旅游!”

那曲市的色尼区达前乡距离市区90公里,由于地处偏僻,长期缺乏金融营业网点,当地群众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2020年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在部署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时,达前乡被列入布点名单,从此告别了金融空白区的历史。记者来到达前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挂着“金穗惠农通金融服务点”招牌的藏餐馆。餐馆内除了正在用餐的几位藏族老乡,还有一位老人在柜台前办理取款业务。

据了解,餐馆的主人叫赤列,他们家曾是曲水贡玛行政村精准扶贫户,脱贫攻坚时期易地搬迁到达前乡。最初赤列被安排在达前乡政府当保安,妻子央宗在乡政府食堂帮厨,两人每月的收入合计仅有3000元左右,生活比较拮据,随时有返贫的可能。就在夫妇俩一筹莫展的时候,农业银行那曲分行孔玛营业所的信贷人员主动上门,为其办理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3万元,支持夫妻俩开办餐馆。2020年6月,一家名为“纯洁琼嘎”的藏餐馆在达前乡开张营业。由于赤列夫妇为人诚实热情,厨艺也不错,餐馆很快在当地便小有名气,赤列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当得知达前乡要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消息后,乡政府第一时间就推荐赤列的餐馆作为布点处。经过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实地考察,赤列家的藏餐馆挂上了“金穗惠农通金融服务点”的招牌并安装POS机。赤列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乡亲们办理存取款,需要翻山越岭近百公里。自从有了这个服务点,大家就方便多了。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不仅帮助我们一家摆脱了贫困,还让我学会了很多金融政策和知识。我一定要为乡亲们做好服务,绝不辜负政府和银行的信任。”服务点设立一年来,已经办理查询、转账、取款等交易1.5万笔,金额近3000万元,服务范围覆盖达前乡1062户农牧民群众。赤列一家也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每月获取1200元报酬。

▲三农金融服务点大幅降低了广袤藏区的金融服务成本

截至2022年末,西藏自治区辖内已经累计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5616个、金融综合服务站162个,客户取现、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的距离由原来的平均30公里缩短至不到1公里,实现了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快速延伸,不仅大幅降低了广袤藏区的金融服务成本,而且使许许多多像赤列这样的藏族农牧民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当代“马背银行”传承戍边职责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达4000余公里。为了贯彻“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人民银行西藏分行以边境小康村建设为依托,开启了金融助力“固边强边”工程,鼓励银行机构发扬“马背银行”精神,在边境地区加大分支机构和自助银行建设,构建“物理网点+自助设备+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助农取款服务点+流动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提升边境军民的基础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西藏金融机构根据驻边部队实际需求,以“资源优先”为原则,通过建立部队客户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定制拥军专属信贷产品、配备存取款ATM、开设军人服务“绿色通道”等措施,为一线边防部队提供便利贴心的金融服务。

林芝市地处西藏东南部,与印度、缅甸接壤,边境线长约1000公里。距林芝市区近百公里的米林市南伊沟风景区深处,是我国人口较少的珞巴族的聚居地。2019年政府实施抵边安置工程,投资7500万元建设了交通、卫生、通信设施齐备的琼林新村,集中安置散布于偏远山区的50多户珞巴族居民。驶过崎岖的公路,穿过崇山峻岭,记者来到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蓝天白云之下,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村舍在群山环绕中宛若童话世界。离村子不远的“红色小牧屋”被称为中印边境第一屋,屋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骄傲地宣示着国家主权。

▲农业银行金融流动服务车正在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

在村委会广场前,一辆挂着农业银行标牌的金融流动服务车正在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几位手持“固边贷款证”和“精准扶贫贷款证”的珞巴族村民正在排队办理贷款业务,旁边还有工作人员在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掌上银行App。据农业银行米林市支行行长白马益西介绍:“2020年农业银行将琼林村评为‘钻石卡村’,我们通过整村授信为其提供优惠贷款。目前全村57户农牧民中大多数都获得了农业银行资金扶持,2022年贷款余额达到517万元。”

为了便利村民开展特色旅游服务,农业银行米林市支行还配备了一辆流动服务车,翻山越岭,每周两次为边境游客和当地军民提供包括贷款、支付和金融知识宣传等内容的多样化金融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边境线上的抵边居民和驻边官兵的金融服务需求,2022年末西藏金融机构已在边境小康村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站5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647个,同时在驻边部队周边安装离行式自助终端、配备流动金融服务车,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雪域高原戍边军民提供了强大的金融后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