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廊道 为滇金丝猴搭建“鹊桥” 有一种坚守叫蚂蚁森林

2023-10-31 07:31:00 楚天都市报 

滇金丝猴(资料图)

森林探访团体验种树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周丹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几个月前,纪录片《碳路森林》的发布,引发了诸多环保人士的关注。这是一部以蚂蚁森林为调研案例的环境主题纪录片。

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的不同种群被分隔在各自的“孤岛”上,有效的基因交流被阻断,它们开始近亲繁殖,导致种群退化。为了保护滇金丝猴,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建立,为两个猴群搭建起基因交流通道。

10月27日,时隔两年之后,极目新闻记者再次来到这片原始森林。我们看到,一株株云杉、华山松长高了。

“滇金丝猴什么时候会来?”记者问。

护林员们看向远方,眼神坚定:“放心吧,只要用心种树,它们一定会来!”

努力

为了滇金丝猴

从云南大理出发,驱车3小时,抵达云龙县,随即转入植被茂密、雾气重重的山中,在颠簸的山路上继续前行2小时、徒步1小时,就来到位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

护林员沈国荣就生活在附近的检槽乡。

鲜少走山路的记者一行,在原始森林里徒步,有着显而易见的吃力:3500多米海拔的山上,不少人有了轻微的高原反应,裸露的山坡混合着草、泥土、石子,就连上行都可能脚底打滑,更不用提在一些需要下坡的地方,随时都可能摔倒。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沈国荣和他的护林员同伴们,可以轻松上下,如履平地。

滇金丝猴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特有物种。由于历史上放牧和开荒等原因,云龙天子山的原始森林被破坏,成了斑点状的树丛。这些树丛,对于胆小谨慎的滇金丝猴来说,是难以跨越的距离。猴群不得不“分居”在一座大山的南北两侧,相隔40公里。近亲繁殖,将带来种群退化甚至灭绝的风险。

2019年7月15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多家公益组织、科研和民间机构建立“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2019年8月,“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上线支付宝蚂蚁森林。全国各地的网友可以通过低碳生活积累“绿色能量”,申请在云龙种植适宜当地的种树,为滇金丝猴搭建起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其中,就包括蚂蚁森林752号林。

坚持

大家都在努力

“不会是我种华山松的地方吧”“天哪!真的是”“是我和我妈一起种的,我俩攒了很久很久的能量”……

当此次媒体探访团中的一名记者,将自己即将探访蚂蚁森林752号林的消息告诉邻居们时。有邻居发现,自己就在752号林种了一株华山松,激动不已。

有了邻居“想亲眼看看自己种下的华山松”的嘱托,探访更添了动力。

松土、挖洞、种树、填坑……记者们亲手种下了一株株华山松和云杉。

“这批树苗要长多久才足以让滇金丝猴进行基因交流?”记者问。

“可能三五十年吧。”护林员说,滇金丝猴平均寿命约三十岁,所以这一代猴子恐怕等不到树木长成,下一代猴子才能实现基因交流,“30年后,当小苗长成参天大树,重新打通南北(片区)滇金丝猴相会的通道,你可以想象,这连绵的森林中,就有你们在蚂蚁森林中种下的那一棵树。”

>>记者手记<<

种树,不只是种树

2021年10月,极目新闻记者曾探访过这片原始森林。时隔两年,记者看到,一株株小树苗,明显长高长大了。

两年来,记者每天都会在蚂蚁森林浇水、攒能量,希望能多“种”树。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每天为了“偷能量”早早起床。

在支付宝上,用户动动手指之间就做到低碳环保。手机办事、旧物回收、闲置循环成为生活日常……而这些,都是蚂蚁森林可以积攒的“能量”,能被用来在指定区域种植真树。

种树之外,不只是种树。

通过一棵树,人们微小的努力慢慢生根,眼前和远方连接了起来。

有人说,蚂蚁森林里有奇妙的种子,只要坚持低碳生活积累能量,它就能生根发芽!

是的,蚂蚁森林将企业的生态公益项目与公众的低碳生活实践链接起来,将生态修复的艰难任务,与每一个普通人无门槛、无处不在、无所不公益的低碳行动链接起来,为地球贡献点滴绿色的同时,也激发了互联网时代的公众环保热情。

这,是绿色的向心力,是创意的凝聚力!它表明,人类关爱地球、呵护家园的公益热情是潜在的,一旦用社会责任心驱使的科技力量去唤醒,便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