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刚过不久,深港两地游客之间的双向奔赴十分热烈。据深圳湾边检站统计,深圳湾口岸“双节”期间出入境旅客达79万人次。很多游客注意到,深圳湾口岸氛围与之前有所不同,文化打卡装置、文化长廊以及口岸文创周边等设计备受众人喜爱,带来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入境体验。
01
深港融合热度升温,
口岸承载重要使命
实际上,自今年2月6日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深港两地往来愈加紧密,跨城消费不断升温。据央视网消息,截至9月10日0时,深圳各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达1.0027亿人次。其中,内地居民约占35%,港澳居民约占63%。
暑期两地游客出入境更为频繁,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发布的公开数据,7月1日至8月29日,已有超过900万人次港人入境深圳,而香港总人口数733.32万人,平均下来在这个暑假,每个香港人入境深圳1.2次。而南下来港的内地旅客及其他旅客为533万人次。
深圳湾口岸前瞻深港融合不断升温的趋势,梳理口岸文化脉络,制定文化传播体系,转化为执行性强、互动性强、传播力大的具体实施方案,让口岸成为承载城市文化精神的一张响亮名片,让两地人民感受到蓬勃向新的城市魅力。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为迎接深港全面复关以来第一个双节叠加的“超级黄金周”,深圳湾口岸开展了一场“深港融合,口岸先行”的文化创意活动,为深港两地探亲、旅游、购物的人群提供了更具人文关怀的口岸文化体验,展现出深圳口岸更深入人心的服务理念。
02
口岸先行示范,
发挥经济文化交流枢纽作用
文化的共融和认同感,是紧紧联结深港双城的无形纽带,一场关于口岸先行示范、扬帆并进的文化建设在深圳湾口岸展开。“深港融合,口岸先行”作为本次文化活动的核心口号,传达“深圳与香港一脉共生,口岸作为链接两地的经贸枢纽与人文桥梁,积极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助力两地站在同一高度上,携手走向共同繁荣”的深远寓意。
深圳湾口岸对于视觉体系设计的构想,从自然禀赋、城市繁华、特区精神、口岸属性、世界湾区蓝图等提取设计元素,呈现出山海之间,一脉相连,繁华相接,桥连双城,携手并进的整体文化形象,引起深港人民的情感共鸣。
在具体实施的文化触点上,深圳湾口岸以拍照打卡装置、口岸文化长廊、周边文创为载体,有效唤起口岸文化与特区精神、深港民众的内在连系。
现场实景
其中“深港双城,耀月光华”文化装置,选取孺子牛、京基100、中国华润大厦(春笋)、平安大厦、地王大厦、市民中心、深圳湾大桥等深圳地标建筑符号, 以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环球贸易广场、中银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中环广场、金紫荆广场等香港地标符号,展呈世界级一流湾区的城市面貌与繁华天际线,擘画深圳湾口岸促进两地深度融合的美好未来。左下角一轮皎洁的满月,又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基因植入其中,牵引出两地人民的深度情感共鸣。
口岸文化长廊则全面展示了口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用老照片与新未来讲好口岸发展故事。以国际化、年轻化、人文化的视角,构建沉浸式的文化情境,在往来客流之间,潜移默化地播种下“深港融合,口岸先行”的文化种子。同时,口岸发展的轨迹,也是深港两地携手发展的直接写照,口岸枢纽的独特性得以体现。
口岸明信片
口岸钥匙扣
口岸集印章折页
明信片、钥匙扣、折页、印章等文创周边,以一份小惊喜,传递温暖与关怀,让游客带走一份口岸文化纪念,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03
口岸文化赋能,领航湾区未来
双城往来日趋活跃,湾区生活更加热络。此次口岸文化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口岸文化的分量,深港双城作为湾区代表城市,宜业宜居宜游的美好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活动现场
口岸的文化故事,蕴含着深港双城的人文精神,象征着大湾区深入融合的未来趋势。深圳湾口岸作为连通两地的纽带,以文化高度、人文关怀及前瞻眼光,拉近两地的经济融合度及文化认同感,为大湾区未来的共融共进作出示范。
未来,深圳口岸将立足大湾区,面向更广大的受众群体,在深港融合之路上集思广益,以文化为载体,链接多元精神文化需求,深度服务湾区建设,共创美好明天。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pictureIds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