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进博|上海海事大学高级工程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在未来,上海将更多地扮演航运资源配置者的角色

2023-11-09 21:30:31 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全球化时代最主要的物流方式之一,航运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3亿标箱,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力量。截至今年9月12日,我国船东拥有船队规模达2.492亿总吨,从总吨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上海作为我国航海运输的关键节点,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十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在第六届进博会中,首个抵沪海运拼箱展品就有约4.3吨。可见,进博会与我国航运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希望进博会的举办不仅能够促成贸易合作,更希望在进博会上成交的所有贸易往来,都可以采用中国物流和航运的创新模式提供服务,通过进博会的窗口,将中国的国际物流、航运服务以及金融服务都推向世界。”上海海事大学高级工程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上海海事大学高级工程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全程化、精细化、数字化的贸易服务

NBD:目前航运建设在结构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中国航运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市场?

徐凯:我们对全球船舶航行轨迹大数据的分析显示,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直接的商船航线往来。按照全国港口外贸吞吐量中的货物重量计算,上海每年进出口航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6%。同时,在集装箱货物中,按照集装箱外贸箱量统计,上海占全国总量的22.8%。

近两年我国航运市场格局发生了两方面的结构化转变。一方面,我国在汽车出口、特种装备出口等新兴赛道中的运输需求增加。同时,我们现在主要的发展方向不是大批量的制造低附加值的商品,而是更多地将中国品牌、中国设计的商品出口到全世界,因此我们对传统一般商品贸易中低附加值货物的运输需求增速有所放缓。

另一方面,随着我们与东盟、中亚和中东的联系日益紧密,包括亚欧大陆桥在内的南向陆海新通道、中吉乌铁路等运输需求将会增加。所以,未来除长江黄金水道、珠江水系外,会有更多包括大运河在内的内河运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

随着贸易结构的变化,航运也会做相应调整。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航运发展。航运、贸易和金融以及上海要建设的五个中心,是一体化发展的。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FOB出口贸易将会逐步过渡到以CIF订单为主,将有更多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和出海,最终更多贸易术语转变为DDP等。

在未来,我们可能也会遇到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随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品牌可能在别的国家和地区都不为人知。当前,海外有大量的电商平台设立专门的站点出售中国设计。这种针对当地市场的定制化产品,在未来贸易中的占比中会逐步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将会由加工和生产的角色转变为跨国型的制造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协调和组织我们自己的供应链。

NBD:航运数字化的重要性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凯:数字化在国际航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贸易服务呈现出全程化的趋势,这要求我们通过数字技术和手段来增强运输全程的透明度,从而清晰地洞察货物运输的状态,并且能够更好地预知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增强预警能力。

其次,在整个贸易中会有更多精细化的贸易和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这种精细化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时间颗粒精细化,也就是说未来海运可能更追求准班率,时间将精确到小时或者分钟;第二,集装箱仓位精细化。我们将有大量的集装箱,过去一个集装箱可能只有一个收货人,而未来的集装箱在仓位上的颗粒度会更细,一个集装箱可能有上千个收货人;第三,货物运输状态节点精细化。未来,仓库容量、终端配送和滞留时间等信息的颗粒度会更细。而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将给我们的精细化管理做出很大贡献。

第三,与各个行业相同,数字化也会使出口贸易更加便利化,帮助我们采用无纸化、但是又非常可信的方法构建更加可信的贸易网络。

NBD:航运贸易精细化将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凯:在最早期,港口就是海运,就是从港到港。后来我们讲全程物流服务,更多的是门到门。而现在,面对企业,我们可能是从生产线到生产线,面对个人,我们是从一个人手上到另一个人的手上。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精细化的影响将有两个方面。第一,不同于以往基于商品设计好、生产好之后消费者选购的制造业模式,我们将有更多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定制化制造,从原材料的制备到加工生产,再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有非常灵活的精细控制。

这样的改变能够使企业不会产生额外的库存量,同时消费者也将买到更便宜的商品,从而反向推动经济的更加活跃。

进博会与航海运输相互促进

NBD:您认为上海在整个中国航运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徐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早期,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货物集散的枢纽而更看重于吞吐量。随着高端服务能力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上海在未来将更多地扮演航运资源配置者的角色,增强在全球的行业资源配置能力。而这种配置能力可能是完全离岸的,也就是说业务发展以及资金往来的时空分布遍布在全球,但是数据信息的积累和最终决策将会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上海。

NBD:您认为进博会在促进中国贸易发展和贸易沟通的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徐凯:人类近代社会的国际贸易合作是本着互利共赢的态度展开的,所以每个国家在生产制造以及天然资源禀赋方面都各有优势,每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进博会是中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的体现,是全球化思维的体现。进博会的举办能够让更多更好的商品有机会进入中国,并且企业可以来到中国,直接地感受和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他们的产品品牌的使用感受和反馈。

另一方面,进博会也帮助中国的企业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帮助海外企业和中国企业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需要进行本土化改良和设计的,只有符合当地公众的消费习惯的产品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产品。

我希望进博会的举办不仅能够促成贸易合作,更希望在进博会上成交的所有贸易往来,都可以采用中国的物流和航运的创新模式提供服务,通过进博会的窗口,将中国的国际物流、航运服务以及金融服务都推向世界。

并且我相信中国现在的物流服务水平,从规模和体量的实力上是可以承担起这样的重任的。因为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我们占七成,同时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商船船队。

但同时我们的软实力相对不足。第一,在国际商贸以及航运标准制定方面,我们的话语权仍有待加强;第二,我们还需要加速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的布局,同时也应该帮助我们的物流走出去。如何将运输到国外的“单程票”变为通达各国的“联运票”,增强物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我们未来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在未来,我们需要对航运、物流、仓储、配送等一整个链条进行深化。当前,我们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投资的海外仓储,有专线运输的服务能力,但是这一能力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所以未来我们需要更强大的物流整合能力来帮助中国的品牌出海。

此外,我认为企业需要自己的独立链条,也同时需要在全国市场中有一个集中的平台能为更多的企业服务。这样能够在建立物流保障体系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对于无法做全链条供应的企业,也需要有配套的第三方服务来帮助中国制造“走出去”。第三方服务不仅仅是物流、仓储和供应链,还有可能是国内的独立设计品牌或者一些有影响力的产品。

如何打开海外市场,如何引起海外用户对中国品牌的认同,如何在不同国家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售后服务,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