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财经年会2023 | 新环境下的CXO赛道:医药外包能否抵御洗牌时刻

2023-11-20 17:58:23 和讯网 

  编者按: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经济如何应不断出现的新困难、新挑战,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的信心之源在何处?为此,和讯网特别策划本专题,跟踪产业新形态,发掘产业新趋势,呈现新质生产力。

  2023年12月2日,和讯财经年会即将召开,本次年会将邀请各界有识之士,围绕“寻找中国经济的信心之源”这一话题,共同探索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密码。

  行业内习惯将CXO企业称为行业的“卖水人”,它们将其类比成淘金热中的卖水者或卖铲者。无数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有的功成名就,有的遗憾离场,而提供工具的“卖水人”,似乎顺势就能坐享其成。

  如果从这些年CXO赛道的投资热度和业绩增长来看,仿佛也印证着这一比喻。但淘金热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就像工业化和机械设备替代了个体淘金者一样,随着创新药赛道的价值沉淀,CXO也不得不放缓脚步,逐步踏入了存量时代。

  CXO行业的起伏变化,如同整个创新药市场的晴雨表。在新的经济环境与行业环境下,CXO也正在进行着自身的进化与筛选。

  从研发到AI:医药外包的形态

  CXO俗称医药外包,其中细分领域包括CRO、CMO/CDMO、CSO三个环节,R便是指代Research,CRO指的研发环节的外包服务;CMO则是重点放在Manufacture,指代医药生产环节的外包服务,其中近几年兴起的CDMO则是多了定制工艺研发的环节;而CSO则是(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即医药合同销售组织,是制药公司的药品营销外包。除此之外,整个CXO行业细分领域还包括临床前CRO、临床CRO、小分子CDMO、大分子CDMO。

  伴随着近几年创新药的蓬勃发展,能够在研发前期降低成本、节省成本的CXO企业也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创新药的研发有着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而对大多数创新药企业来说,前期漫长的研发过程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硬伤,许多研发药企因为背负的管线过多,成本不断拉高。并且对大多数创新药企来说,研发的过程其实等同于走独木桥,最终成功上市并被市场认可的创新药物能有一个就足够支撑其发展。因此,为了在前期的研发阶段减少负担,CXO企业成了不少研发药企的首选。

  不仅如此,行业内比较火爆的研发赛道一般都具备重合性,对一些企业来说,选择研发外包,不仅能够节省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和设备成本等方面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CRO企业所拥有的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质量、效率和创新,同时改善风险管理。

  其中,专门从事研发外包的CRO公司与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各种研究服务,包括药物开发、临床试验设计和管理、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医学写作、监管事务等等,是CXO行业最初的形态。随着外包服务需求增加,产业链延伸到CMO/CDMO、CSO,这些外包服务贯穿整个药品生命周期。

  数据显示,CRO企业能够把一款新药的研发时间缩短3年以上,相当于把整个新药研发流程缩短三分之一,同时节约30%至70%的研发成本。目前医药研发外包已经成为医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在其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我国CRO行业规模从2011年的13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78亿元,复合增速超过20%。而全球CRO市场从271亿美元增长至489亿美元,复合增速不到10%。而且,我国CRO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7.19%提升至2018年的19.81%,预计未来仍将进一步提升。

  国内的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美迪西、成都先导等CRO公司主要专注于新药研发外包服务。泰格医药便是CRO专注临床外包服务18年的企业。如今的泰格医药业务范围涵盖Ⅰ-Ⅳ期临床、临床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BIO、CMC、SMO和医疗器械CRO等。

  而CDMO,则是CRO发展后的形态,从最初的仅涉猎研发阶段,到后期包办研发、生产和销售全方位的服务。CDMO模式旨在帮助医药企业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为企业提供质量保证。

  CDMO公司通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研发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CDMO公司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CDMO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医疗健康领域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这成为大多数CRO企业摸索出来的增收之道。

  以药明康德为例,2000年创立之初,留学归来的创始人李革将CRO模式带入国内,后期慢慢发展出CDMO业务,并在2015年,拆分出CDMO业务为主的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如今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涵盖 CRO、化学药物 CDMO、细胞和基因治疗 CTDMO 等领域。

  从财报来看,化学业务(分为小分子药物发现R和工艺研发与生产D&M两部分)仍是药明康德主要业务。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12.4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31.0%。其中,D&M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1.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D&M业务收入同比强劲增长48.2%。可见CDMO业务还是药明康德营收主力。

  近年来,随着AI概念的火热,AI生物科技公司也逐渐浮出水面。今年6月,从事AI制药的英矽智能提交港交所招股书,冲击“AI制药第一股”。从它的招股书中不难发现,英矽智能比起制药公司,更多地是在卖平台,主打的便是自家Pharma.AI平台。同时为了佐证其平台的效果,英矽智能也拥有自己研发的小分子候选药物ISM001-055。

  除了英矽智能越来越多的CXO企业也开始研发自己的创新药物,如今的CXO行业,一条线已经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大部分企业选择涵盖CRO与CDMO多种业务,来丰富自身的发展。

  从研发到制造,CXO行业迎风而起,也将迎风而落。在创新药减速的下半场,CXO行业也进入了自身的调整期和洗牌期。

  峰回路转 :CXO行业的探底与回温

  CXO曾被称为医药行业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对资本市场来说,CXO企业的模式充满着利润空间,在创新药火热的背景下,CXO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不断加速,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融资事件共767起,对应总融资额1627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7年以来,CXO公司纷纷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融资、助推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在国内A+H股已上市的CXO公司有26家。彼时准备上市和已经上市的CXO企业无论是从公司数量还是收入规模,从业人员数量,人均产出上,都实现飞跃式发展。2017年,CXO公司的总收入是157亿元,至2022年则为1192亿元,后者是前者的7.6倍。2022年总体净利润更是2017年的60倍。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与整体创新药行业的变化,疫情期间狂增的研发管线纷纷被砍,生物医药整体估值不断缩水,“医药寒冬”自然也影响着CXO行业。据中航证券,2021年以来,我国CXO行业的融资额和融资数量均有所下滑,融资额2021年的34.75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23.99亿美元,下降了30.9%;融资数量从154起下降133起。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有26家 CXO公司完成了融资。

  从CXO行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上看,2018至2022年间,国内CXO行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18至2022年CXO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1.28%、33.28%、28.74%、42.36%和59.97%。2023年第一季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为9.67%。

  2018到2022年间,CXO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0.43%、48.04%、62.90%、60.04%和55.32%,2023Q1,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9.20%,较2022年的55.32%有所下滑。

  近期,各家医药企业都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报,在20家公布三季报的A股和港股上市CXO公司中,总体平均收入增速仅为10.32%。其中有7家CXO公司三季度营收出现了负增长,博腾股份、美迪西、凯莱英三家公司营收降幅最大,分别为46.44%、37.5%、36.41%。

  以CXO龙头药明康德为例,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5.41亿元,同比增长4.04%,在此之前,2022年三季报中,药明康德营收增速可是71.87%。

  康龙化成(300759)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15.64%,而去年三季报增速为39.63%;实现归母净利润11.39亿元,同比增长18.51%。

  泰格医药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56.5亿元,同比增加4.52%,去年的增速为59.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8亿元,同比增加17.13%

  而昭衍新药净利润更是减少。其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个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加24.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减少48.17%。

  对于整个CXO行业而言,个位数的增幅并不常见。在过去药明康德的财务报告中,超过50%都并不少见。而泰格医药增幅则曾达到63.32%。

  除此之外,2023年第三季度CXO板块整体净利润增速已经由正转负,20家CXO公司中有12家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而20家CXO公司的平均利润降幅为19.44%,其中和元生物、美迪西、睿智医药三家公司净利润降幅最大,分别为289.38%、144.36%、129.08%。

  不得不说,随着创新药进入洗牌时期,CXO也进入了自身的重塑时刻。从三季度业绩来看,头部CXO企业能凭借丰富的业务管线保持一定增长,而大部分中小CXO业绩却难挽下滑趋势。

  今年许多中小规模的CXO企业都受到新冠大订单交付结束的影响。对这些中小CXO企业来说,客户的构成较为简单,业务模式也比较单一,中小型CXO企业对国内biotech依赖较大,更加容易受到创新药行业变化的影响。而反观头部企业,因为早早地开始布局海外业务或CDMO业务,因此受到的波及较小,海外业务增速渐显。

  上半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药明生物、九洲药业海外业务都有了一定增长。其中,昭衍新药海外业务营收提升占比提升最为显著从16.9%提升至28.6%;药明康德海外业务占比从80.9%提升至82.9%;康龙化成海外业务占比从81.6%提升至82.8%;药明生物从75.5%提升至78.9%。

  而近期,受到减肥药概念的火热,CXO板块股价回温,10月11日,两市的CXO概念股集体大涨,其中,百花医药、昭衍新药涨10%,泰格医药涨9.65%,阳光诺和涨7.77%,康龙化成涨7.72%,美迪西涨6.23%。港股方面,昭衍新药涨12.37%,凯莱英涨近7%,药明康德涨6.34%。

  面对行业的潮起潮落,正是考验谁的船桨更稳的关键时刻。

  寻求增量:AI技术能否激活行业

  毫无疑问,CXO行业也来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

  从头部企业的数据来看,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开拓海外市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二是始终以创新为导向,挖掘新兴业务。

  在扩展海外业务份额方面,目前中国CDMO的全球市场份额已高于印度及其他新兴市场,成为CDMO产能的第三输出国。随着全球产能加速向新兴国家转移,预计中国的CDMO市场份额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而在CRO领域,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可达9600万美元。中国CRO市场受益于创新药崛起和国际订单需求转移,近年来的增速更加明显,预计2024年国内CRO市场份额可占全球CRO市场的14%左右。

  另一方面则是寻求新的技术增长点。其实对整个CXO行业来说,虽然Biotech退场引起了不小的影响,但仿制药市场等还存在不小的业务存量,Biotech的需求也一直存在,业内人士表示,CXO的存量市场仍旧具备很大空间。

  不仅如此,今年减肥药、ADC药物的爆火也带动了众多企业,长江后浪推前浪,医药行业永远不缺下一个热点,未来都能为CXO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量。

  就像今年,当Chatgpt火爆全网的时候,CXO行业也没有错过这一投资热点,不仅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布AI技术,更是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与具备AI技术的CXO企业合作。对医药行业来说,AI技术所带来的大数据优势,未来无疑将反哺临床前的研发阶段。

  目前国内AI制药产业也出现了许多代表性企业,比如成都先导、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美迪西、诺泰生物、凯莱英、博济医药(300404)等。其中,药明康德开始自建AI团队,积极招募算法和数据人才。凭借丰富的数据优势,CRO可能成为AI+领域最大赢家。

  对于AI技术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应用,和讯网采访恒瑞医药相关人员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药物研发的模式和效率,为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恒瑞医药也已经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并且在公司内部积极构建AI辅助药物设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我们的药物研发流程,包括靶点研究、小分子药物设计和性质预测、合成路线预测、大分子药物设计和成药性优化等。

  未来,还会进一步通过“引进加自研”的方式完善和发展该平台。恒瑞医药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和竞争优势

  虽然目前还未有AI药物实现完整的研发上市,但各大企业也已经蠢蠢欲动,未来AI技术是否能给整个医药研发行业带来变革,我们仍可以翘首以待。

(责任编辑:徐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