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财经》年会11月22日重磅开幕! 苗圩、白春礼、朱民、金立群、江小涓、拉米等出席演讲

2023-11-22 09:15:05 《财经》 

《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

——理性认知世界 重塑发展逻辑

2023年底,持续一年多的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头部资管机构纷纷抄底美债,预判紧缩的货币政策即将结束,全球经济是否已经控制了通胀,货币政策将逆转,迎来了新的增长周期?

2023年被视为ChatGPT元年,人工智能将会如何改变经济和社会结构,成为本年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让人类的进化到什么程度?硬科技领域是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11月14-17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旧金山会晤,双方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人工智能、气候、海洋、外交、军控领域都展开了磋商。在2024年美国大选来临之际,中美关系是否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对全球和双方经济影响几何?

在积极因素提振信心的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仍处于高发状态,继续冲击着全球商品市场与投资者信心。全球贸易疲软,金融市场动荡,债务压力上升,极端气候与天气现象频现,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经济仍面临多重下行风险与持久挑战。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并存,我们如何理性认识世界局势的变化?

而中国经济处在十字路口。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同步走弱,房地产行业的收缩超出预期,投资、销售都在下降,居民储蓄增长但消费依然萎靡,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市场主体信心缺乏。人口进入负增长和加速老龄化阶段,都对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不仅如此,债务率将近300%,外来直接投资净额25年首次为负,内外经济增长的潜力如何挖掘?

从短期看,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协调配合,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改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改善预期,对外继续坚持扩大开放,才能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长期看,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引导创新驱动、消费拉动和服务升级等新的增长模式,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2023,展望2024,第21届《财经》年会将于11月22-23日线上线下盛大开幕。年会将汇聚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全面展望2024年及未来全球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新趋势,深入分析热点话题,共同寻求变局时代中国与全球发展新动力(310328)。

20年来,《财经》年会始终以“预测与战略”为题,分析时事热点,解读国策趋势,探讨产业前景,大量政经高级官员、国际组织要员、企业领袖以及中外知名经济学家登台畅谈,成为一年一度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和金融界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盛会。历届《财经》年会吸引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中国日报、路透社、美通社等数百家全球主流媒体参与,影响遍及海内外,传播总量高达十数亿人次。

上汽通用别克为第21届《财经》年会首席合作伙伴,为参会嘉宾提供出行保障。

本届年会话题

议题一:全球经济变局与趋势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而不均匀,衰退威胁仍然存在。高通胀得到抑制,但压力并未显著回落,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债务风险累积,需求恢复乏力,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在地缘风险和贸易保护情绪加剧的趋势下,中长期增长前景进一步减弱,市场动荡不减。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有望回升,但也面临金融环境紧缩带来的脆弱性。在此变局下,全球经济改善空间有限,增速预期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议题二: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新驱动

中国经济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回升态势,但“弱”复苏、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基调。接下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还需继续巩固,找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在前期政策作用持续显现的同时,需要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更关键的是深化改革,方能有效释放消费潜力,撬动高技术和民间制造业投资,扭转市场预期,形成经济增长的新驱动、新支柱。

议题三:房地产企稳——症结与施策

随着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变化,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部分城市全面取消限购等政策密集推出,防止房地产出现硬着陆风险,但市场情绪仍然比较悲观。短期内,政策上需“因城施策”,加快政策落地速度,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推动市场恢复到健康合理的水平;长期则要深挖需求,通过“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租购并举”等构建新发展模式。

议题四:科技前沿:突破与应用

科学发现和科技突破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机、从生物技术到基因编辑、从绿色能源创新到太空探索,这些前沿科技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引领着未来的方向。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和风险,需缩小全球科技鸿沟,让更广泛人群能够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和红利;同时,在创新和规范之间寻求平衡,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议题五:新能源隐忧与突围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装机持续快速增长,新型能源体系正加速构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能源产业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新能源(600617)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亦面临技术更新快、价格竞争激烈、应用受限等挑战,国际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因素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新能源行业需清醒认知产能扩张与过剩、火热与内卷并存的局面,创建共享、共赢的行业生态,方能夯实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力。

关于《财经》年会

财经年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以“预测与战略”命题,是一年一度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和金融界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盛会。吸引大量政经高级官员、国际组织要员、企业领袖以及中外知名经济学家积极参与。《财经》年会精心选择议题和演讲嘉宾,以主旨演讲,专题讨论和现场问答的形式,分析时事热点,解读国策趋势,探讨产业前景,建立了一个高质量的思想交流平台。

《财经》是中国最具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是中国政经学界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必读刊物。创刊25年来,《财经》始终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编辑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新闻原则。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决策的重要动向和资本市场建设重点事件;并以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报道和深刻前瞻的观点评论,不断扩大中国媒体报道空间与深度,推动改革与开放进程。

《财经》拥有包括平面媒体、网络、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微博、微信、平台号等适于立体传播的全媒体矩阵。通过长期积累,《财经》已经形成了针对特定项目进行高频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的有效模式。

多年来,《财经》年会吸引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中国日报、路透社、美通社等数百家全球主流媒体参与,影响遍及海内外。“《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在《财经》客户端、新浪、腾讯、央视频、中新社、凤凰、百度、爱奇艺、网易等23个平台同步直播,媒体传播总量达约3.6亿人次。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