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大模型、加速商业化、向海外进击,飞书今年怎么抢蛋糕?

2023-11-27 18:36:20 连线Insight 微信号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如果创建一个“同事”,对内帮员工梳理日报周报,对外帮员工服务客户,企业需要做什么?

  飞书给出的答案是企业需要拥抱AI,而飞书的任务是,帮助企业“AI ready”。

  11月22日,飞书在北京举办了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飞书智能伙伴”等系列AI产品。

  从业务层面来看,“飞书智能伙伴”有知识、有记忆,有主动性,可以深入到业务中。可以用在内容创作、内容总结、数据分析、场景构建、系统搭建等业务场景。简单来说,新版飞书支持企业员工动手调教“飞书智能伙伴”,一起工作。

  除此之外,“飞书智能伙伴”还是一个开放的AI服务框架,企业可根据业务场景自主选择适合的底层大模型。

  有了智能伙伴以后,飞书不仅是一个解决人和人协同的工作平台,更升级为一个解决人与人、人与AI协同工作的平台。

  在发布这套AI产品之后,飞书CEO谢欣把飞书称为“新飞书”。伴随新功能的推出,新飞书也正式加入到这场AI竞速赛中。

  半年前,自微软发布接入大模型GPT-4的Microsoft 365 Copilot起,一场以办公软件为主角的AI生产力变革随之开启,飞书、钉钉、WPS等都陆续对外展示了自家的“AI办公助手”。

  经过几个月的打磨,各家的比拼已经到了要落地的阶段。如何真正服务好企业,是考验各家AI产品是否是个好商品的衡量标准。

  过去一年,压在飞书肩上商业化的担子更重。飞书发布了新收费标准,进一步探索市场的付费能力;同时加快出海的步伐,寻找新增量……

  AI加速引擎之下,飞书也成为字节加码大模型后,集团内最快将AI技术商业化落地的业务部门之一。

  倘若赶上了生成式AI大模型的快车,飞书就有机会找到新的用户增长引擎,并打开商业化想象空间。

  卷入大模型,飞书的AI产品如何落地?

  打开新飞书,找到一个“同事”只需要两步——创建新角色、定制专属名字和头像。

  然后,在任何用户需要协作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与它互动、工作,甚至它不只是等待发号施令,而是主动帮用户推进工作。

  飞书智能伙伴能迅速通过企业知识库获取信息,根据用户提问或交互生成相关内容。在长期的工作下,飞书智能伙伴还能伴随用户的讨论、会议、创作等一系列工作行为,逐步积累用户工作上的记忆。

  此外,作为协作平台,飞书在工作中的伴随性强。如果与使用者主体拥有同步工作记忆,每个细节都能记住,随时可以调取曾经的记忆,并能在与你的配合中形成专属记忆,能长期记住之前与用户的互动、更好地协助工作。

  正如飞书所言,与市场上的AI助理类产品不同,飞书智能伙伴有专属、易协作、有知识、有记忆、更主动等特点。

  换句话说,飞书智能伙伴不像一个工具,而像一个“人”。

  在元气森林使用飞书智能伙伴的案例中,一名业务员将可以直接用语音发起指令,飞书会进行内容的解析,并自动匹配网点、商品库、价格库,最终自动生成一个下单口令,并同步到后台的订单系统,极大提升了线下巡店补货的工作效率。

  “经过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我们选择了‘智能伙伴’这个定位,我们认为 AI 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伙伴,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会记住所有做过的事情,本身也会伴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变得越发强大”,飞书CEO谢欣表示。

  一个难点在于,新的科技时代到来,绝大部分企业虽然充满拥抱AI的意愿,但怎么拥抱AI,很多企业并不擅长。

  在飞书看来,企业想要拥抱AI,推进数字化的完备是必要的,即通过构建更好的数字基础设施,为AI时代蓄力。

  基于这样的思考,帮助企业AI Ready是飞书新的主题。飞书的目标是要通过“AI+飞书”实现对组织和行业的变革,助力企业实现AI ready。

  此次发布会上,飞书发布了全新版本“飞书7”,它能够帮助企业整合相对孤立、分散系统,为企业搭建起一个更加完善和高效的框架。

  例如,通过通用伙伴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提示词,依托飞书多维表格迅速创建业务系统,让工具门槛持续降低。“如果我需要一个库存管理系统管理商品的库存和出入库情况,只需告知我的智能伙伴,它就能自动创建多张数据表格,还能填上相应的示例数据。”谢欣称。

  在现场,飞书展示了利用飞书平台创建的销售伙伴——“张师傅”。通过AI处理销售跟进信息,它能极大程度地解放销售团队的管理带宽,每月跟进管理的客户数增加了数十,甚至上百倍。

  今年年初,飞书公布有超过10万个业务系统跑在多维表格上,到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几倍,超过了35万。

  值得一提的是,飞书智能伙伴并不是一个底层能力固定的AI产品,而是一个开放的AI服务框架。根据业务场景以及不同大模型的能力特点,用户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底层大模型。目前已支持多家国内大模型公司,包括百川智能、Mini Max 以及智谱AI等。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即便是缺少IT基础的传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生成业务应用。

  正如谢欣所说,“它并不是一个底层能力固定的AI产品,而是一个开放的AI 服务框架。根据业务场景以及不同大模型的能力特点,用户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底层大模型。目前已支持多家国内大模型公司,包括百川智能、Mini Max 以及智谱AI等”。

  事实上,飞书的成长路径很清晰。从单一功能的办公产品,成长为一个平台型的企业软件。而它也需要AI这个加速器,助力它跑得更快。

  商业化加速,是飞书今年的核心命题

  自推出以来,飞书在用户端的口碑一直不低。小米CEO雷军曾公开表示:“飞书在信息创建、分享,以及协同办公方面,非常简洁、高效,的确越用越顺手”;汽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也先后为飞书站台。

  如今,飞书已经不单纯是字节内部提高效率的工具,而是面向B端市场的协同办公产品。从这一维度上,好用不是唯一评判标准,能否成为一个好商品,至关重要。

  这恰恰是飞书面临的一大难点。

  作为协同办公市场的后来者,飞书错过因疫情暴发在线办公需求猛增这波热度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2020年底的CEO面对面中反思说,飞书因为没有更好地做足准备,因而错失良机。

  这句话的大背景是,疫情刚爆发的那一年,协同办公市场进入爆发期。

  艾瑞咨询《2023年协同办公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里,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速最高,达到了43.5%,但自2021年以来增速放缓,仅维持在15%以上。

  这意味着,错过爆发期的飞书,在用户规模的增长上面临压力,这也意味着,它必须拿出更好的产品,以更精细的运营去获得客户。而商业化进度,是验证客户是否买单的直接证明。

  去年开始,飞书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化,在成为一个好商品的路上积极探索。

  在今年2月,飞书默默改变了收费模式,提高了用户和客户的付费成本。改版之后,新的收费标准变成了按月收费,且划出多个档位。免费用户的聊天记录储存时间从永久免费变成半年,飞书文档存储空间从50G减少为10G,妙记存储空间变为2G。

  年初,飞书首次对外披露核心业务指标,其2022年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达到1亿美元,这一数字较2021年增长2.7倍。

  在SaaS行业,ARR达到1亿美元是个分水岭。因此,谢欣将此称为里程碑时刻。

  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增长来自于飞书从2021年开始确立的以大客户为主的商业化战略。期间,飞书拿下了包括小米、理想、安克创新、Keep、莉莉丝在内的多家标杆客户,为其商业化添了一把火。

  为了更好服务客户,飞书组建的一个CSM(客户成功团队)队伍,多数出身于顶级咨询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层面有丰富的经验,还要背负续费率指标,帮企业定制解决方案、做全员的培训。

  不过,飞书在努力磕用户的时候,竞争对手也在抢客户。对外,飞书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大,怎么与市场上的玩家抢夺蛋糕,需要思考。而对内,在字节内部强调降本增效、去肥增瘦的前提下,飞书加速商业化是必然选择。

  在国内“厮杀”,向海外谋增长

  飞书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质:客户圈层集中。

  和钉钉、企业微信不同,凭借先进、高效的产品理念,飞书的主要客户都集中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游戏等行业。

  这确实让飞书在协同办公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但在突破其他行业的时候,飞书也面临着竞争和压力。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协同办公市场在2022年达到293.4亿元,预计2023年达到330.1亿元。

  市场蛋糕有限,竞争又极为激烈,要想获得增长,目光不能只放在国内。

  今年1月,据界面新闻报道,飞书管理层召开内部会议透露了一个重大改变:业务重心将转移至海外市场,特别是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地区。而飞书出海的重要背景,是国内业务短时间没有盈利可能。

  从2022年下半年始,飞书就在招聘海外人才。一开始,汇报线还是向国内,但随着对海外市场的重视,人才的调度更为频繁。

  管理层自上而下对出海的重视,足以见得飞书出海的决心。

  事实上,海外,一度是飞书的主战场。在海外,飞书的“前身”是字节海外协同办公软件Lark,对标的是谷歌旗下 G suite 套件,形成了一套 Office 365 式的“全家桶”软件方案。

  早在2021年12月,Lark就显露出了做商业化的野心。彼时,据晚点LatePost报道,Lark定下了五年内全球做到60亿的营收目标。

  相较而言,飞书出海是有优势的。从竞争对手来看,钉钉和企业微信尚未大力发展海外;从客户调性来看,相比于国内,国外的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低,更愿意为产品体验和价值买单。

  但飞书面临的挑战也很明显。在国外市场,像谷歌、微软、Salseforce这类巨头,已经在协同办公领域早已经打得不可开交。飞书出海除了本土化挑战外,还要和这些巨头抢食,压力也不小。

  就字节整体而言,出海并不是新鲜事,字节生态中其他产品的出海经验,对于飞书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2020年,飞书面向所有企业和组织免费开放。彼时,比起打开市场,赚钱被飞书放在了后面。彼时,飞书总裁张楠说,中国TO B市场才刚刚起来,商业化前景应该看五到十年,更看重在先进企业里的渗透率。

  这样的免费,一持续就是三年。“不限规模,不限使用时长,所有用户均可使用飞书全部套件功能。”谢欣当时这样宣称。

  如今,三年时限已至。调整收费模式、进军海外市场,这一年飞书围绕业务和组织的变动不少。当飞书飞出字节时,字节对其的期望便不再只是一款好用的内部自用工具,而是一个有商业价值,能赚钱、会赚钱的商品。

  接下来,飞书能飞多远,取决于飞书如何用大模型“武装”自己,这不仅将决定它在国内的竞争力,也决定了它在全球范围内能否获得大规模增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