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现有的业务架构。目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应用,金融监管机构也大力支持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深化运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
近日,央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会议明确,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会议指出,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山西证券(002500)分析师范鑫认为,此次四部门联合交流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向,即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做好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伴随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结合新的全球竞合背景,中长期维度,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的落脚点将集中于科技创新方面,包括进一步畅通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科技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预计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推进改革、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的政策重点方向,亦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转型阶段,“科技”有望引领新的浪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与推动力。
力码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马经纬分析认为,针对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要加大金融支持。以保险行业为例,要依托“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创新”,解决复杂数据的处理问题, 对科技领域的风险模型进行精算,推动保险对科技自主创新领域的保障。
事实上,科技创新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金融机构在智能客服等垂直业务领域的金融服务,还进一步赋能企业的精准营销,提升了服务的运营效率。马经纬认为,“金融机构使用AI等科技技术手段来提升运营效率至关重要。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分析客户需求,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个性化服务和精准营销,大大提升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以力码科技为代表的金融行业“新基建”类科技公司,将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过程中及售后的一些经营服务整合起来,并“整体赋能”给下游销售机构,使客户能享受到无缝衔接的金融服务体验,大大提升服务的便捷性”。
金融科技创新已成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会议指出,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
科技企业需要金融活水的浇灌,反过来金融也受益于科技发展驱动下的创新。科技保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为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新模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各金融机构也是纷纷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部署,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业务效能的提升。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I等科技概念板块一度逆势上行,引发市场关注与资金追逐。截至2023年11月22日,北证50的11月累计涨幅达26.75%,年累计涨1.38%,较万得全A实现超额收益3.63%,在较为低迷的市场环境之下表现亮眼。
范鑫认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概念不仅在我国市场反复“躁动”,亦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呈现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如AI需求火热带动了美股科技股盈利上行,成为加息环境中推动美股表现强劲的重要来源,在AI引发的新的全球浪潮之下,我国面临的国际竞合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加快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马经纬指出,面对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应坚持“科技向善”,以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金融普惠为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金融行业提供更加落地、更稳健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特别是保险行业,首先,保险科技可以助力解决复杂数据的处理问题,拓展保险产品的可保边界,将更多科技创新活动容纳进来,提供风险保障;其次,科技能提升保险服务的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一体化、便捷化的保险服务体验,驱动企业对科技保险的了解、购买和使用。
科技赋能金融行业,主题创新成关键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持续加大、广度迅速拓展,科技金融正成为支持创新的“润滑剂”。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17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这无不证明金融机构在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方面做出的成效显而易见。
此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对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科创版上市普通股票的风险因子进行了调整,并要求险企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这也意味着,监管层进一步加强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国际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产业,也被视为险资支持资本市场的重大利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慕涵、王国军分析认为,《通知》降低了多个风险因子的资本占用并提高险企对于相应资产的投资意愿,从多个方面推动险资入市,释放了大量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此次规则调整释放的保险资金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大盘蓝筹企业,二是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科创企业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险资金的规模性、长期性、稳定性将使其成为上述企业重要的中长期金融活水。
马经纬认为,这样的调整对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对保司偿付能力方面的压力会减轻,在保证偿付能力充足率有保证的前提下,保司可以在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方面进行更好的优化调整。尤其是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他们长期受资本约束,发展受到限制,如今相对差异化、精细化的监管政策,可以推动中小保险企业积极发展,回归保险本源,提供更优质的保险风险保障,尤其是长期保障型产品。二是指明险企资金的运用的方向,险资入市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保障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自2015年起,全球保险领域信息科技应用快速发展,保险科技作为托生于保险主业的科技应用、模式创新,与保险市场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国内保险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确保了足够的深入空间,因此国内保险类企业在科技方面的行动也显得更加迫切,在疫情催化保险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如何继续布局保险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保险机构降本增效的同时促进保险业模式创新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