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完善业务生态布局,上海国兴华胜入驻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

2023-12-15 18:30:56 大京网

12月14日,上海临港(600848)长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国兴华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兴华胜”)在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举行入驻签约仪式。

上海国兴华胜总经理雷林海和临港长兴公司总经理吕峻代表双方签约,长兴岛管委会领导,上海厚雪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余雪琴出席签约仪式。

盛启新篇,上海国兴华胜喜临新址

上海国兴华胜总经理雷林海介绍,上海国兴华胜起步于2018年诞生的南京国盛华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国盛华兴),作为南京国盛华兴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国兴华胜未来将重点发力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与产品研究。

南京国盛华兴注重创新研发,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90%,现已推出十余种深度融合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科技的产品,并成功运用在政府、研究所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稳定的人工智能&音视频解决方案和服务。

入驻签约是双向选择,亦是对彼此认可的见证。在签约仪式现场,雷林海表示:“上海国兴华胜入驻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不仅是公司深耕5年结出的宝贵硕果,更是种下了一颗梦想种子。”

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处于上海市协同创新重点发展区产业核心区,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基础完善。

雷林海提到,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南京国盛华兴已成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服务方案与技术产品,已经在南京、北京、天津等全国近20个地区相继落地。

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是众多企业优先选择的营商宝地。上海国兴华胜的设立,也顺应了上海乃至华东、长三角客户服务业务发展的需要。

未来,上海国兴华胜将继续探索、创新、沉淀,以笃敬慎勤、追求卓越的心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为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贡献力量。

蓄势腾飞,国盛华兴全国布局加速

作为一家专注AI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南京国盛华兴于2023年先后完成数千万元A轮及A+轮融资,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

在业务发展上,南京国盛华兴自成立以来,多次与国家科研院所达成深度合作,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在AR增强现实应用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2022年南京国盛华兴还成功申报了装发慧眼行动,获得千万级科研经费扶持,其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国家级权威认证。

雷林海提到,公司经过多年沉淀之后,已经走到更加规模化、社会化、全国化的新开端。此次入驻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标志着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迈出战略性的步伐,并将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客户提供更丰富优质的选择。未来公司将立足上海国兴华胜持续辐射长三角主要城市,开启全国范围的纵深布局。

临港长兴公司总经理吕峻先生表示,上海市深入贯彻国家战略,打造产业协同创新体系,聚焦发展空间信息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做大做强船舶海洋、航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加快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同创新发展,培育了一批典型单位和专业人才。

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是崇明区与临港集团开展“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重点项目,是国家“两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是四大央企配套的科研产业重要载体。园区以“世界水平、中国战略、上海重点、崇明关键”为战略定位,积极践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协同创新、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形成以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园区积极搭建协同创新研发平台、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产业技术交易及供应链金融平台,全力赋能园区企业发展。南京国盛华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参与多个视觉增强相关任务,技术积累深厚。相信通过此次深入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助力园区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共同推进协同创新重点发展区建设。

国兴业旺,用技术创新助力强国战略

近年来,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落地场景日益丰富。据IDC数据,2016-2021年,全球VR头显设备出货量从180万台增长至1095万台,CAGR高达43.49%,发展潜力巨大。

自2016年“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大力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后,我国开始逐渐在技术领域支持虚拟现实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此后系列政策的出台,表现了我国政府对这一行业发展和应用的重视。以国盛华兴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正响应政策号召,不断探索商业模式,推动硬件产品、行业应用发展,与国际市场水平接轨。

目前,我国AR增强现实行业、人工智能行业,亟需在芯片等核心硬件、内容开发软件等领域加快实现国产替代,让硬件技术不断演进,虚实结合效果更优,人机交互更为自然,产业集聚效应增强。

上海国兴华胜将立足长兴岛协同创新热土,在上海海洋装备协同创新园内落地AR增强现实系统项目,针对未来数智化环境下昼夜感知、目标识别、增强显示、多模操控、协同等能力的需求,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通过微光红外夜视融合技术研究,突破高精度眼动追踪技术,实现低照度下多模协同控制技术,设计开发轻量化外观结构,实现全国产化的设计,摆脱对国外元器件的依赖,实现国内领先AR视觉增强技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