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寿险公司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诚人寿”)大额增资方案出炉。12月20日,中信保诚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增资25亿元,股东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控”)、英国保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诚集团”)分别出资12.5亿元。对于当前的中信保诚人寿而言,风险综合评级何时重回A类、前三季度亏损3.9亿元这一局势如何扭转,成为中信保诚人寿的待解课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额增资往往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较高期望,而在当前投资收益波动、资本市场不稳定时,如何保持住以往的盈利水平,成为一家保险公司面临的考验。
两股东拟合力注资25亿
中信保诚人寿12月2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5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将由23.6亿元增加至48.6亿元。
本次增资中,由中信保诚人寿现有股东按照原持股比例等比例以现金形式增资。增资后,中信金控合计出资24.3亿元注册资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0%;保诚集团合计出资24.3亿元注册资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0%。上述股权变更事宜尚需监管核准。
中信集团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本次增资完成后,以2023年9月30日的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C-ROSS)偿付能力充足率为参考,中信保诚人寿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将分别达到121%和215%,充分满足监管要求。
自2022年进行新的偿付能力监管以来,行业内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都有所下降。中信保诚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从2021年的261.21%下降至2022年的216.89%,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从2021年的235.23%下降至2022年的125.92%。今年三季度末,中信保诚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2.86%和109.26%。并且,中信保诚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从此前连续多年的A类下降至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B类。2022年四季度以来,风险综合评级均为B类BBB级。
基于此,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增资扩股主要是满足监管的偿付能力要求,进而提升公司资本实力、夯实发展基础。
大额增资对保险公司发展带来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看来,首先,增资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认可资产大幅提升,从而增强其偿付能力,降低风险,拓展保险业务,开设分支机构,投入科技创新,比如成立科技公司等。同时,大额增资往往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较高期望,这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中信保诚人寿来说,增资有助于其在未来实现更稳定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5亿元的增资金额如果落地,将成为中信保诚人寿自2000年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增资。中信集团董事长、中信金控董事长奚国华表示:“通过此次增资,中信保诚人寿的资本实力和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净利润坐上“过山车”
从公司股权变更完成,正式纳入中信金控版图;到任职将近六年的董事长辞任;再到当前的数十亿元增资方案出炉,中信保诚人寿正在经历着“不平凡”的时期。
中信保诚人寿的另一大变化也体现在业绩上。业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35.68亿元,同比增长2.62%,净利润为-3.95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净利润3.40亿元大幅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中信保诚人寿已连续多年盈利,如果今年四季度未能扭转当前亏损局面,意味着2023年将成为由盈转亏的一年。
当前,保险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包括宏观环境变化、行业深度转型、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资本市场波动等。王国军表示,今年银行系险企由盈转亏的原因主要源于投资收益波动,资本市场不稳定时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当然,保费增长不及预期、成本上升以及潜在的信用风险等都可能对保险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从业务发展层面,中信保诚人寿银邮渠道保费收入规模占比较大。2022年,该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前5名产品中,银邮代理渠道产品占据3席。三款产品分别为终身寿险、分红型两全保险和分红型年金保险,三款产品合计保费收入占到2022年保费收入前5名产品的九成左右。杨泽云认为,对于一家寿险公司而言,银保渠道业务一般以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为主,而此类产品必然受到投资端盈亏的影响。近两年,影响因素颇多,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投资收益下滑严重,整个银行系寿险公司都或多或少面临盈利下降甚至亏损。
今年前三季度,中信保诚人寿综合退保率继续维持在低位,均未超过0.8%,不过,在其经营的部分险种中,出现了退保率较高的情况。根据该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报告期内退保率居前三位的产品中,退保率为30%左右的产品包括一款意外险和一款健康险,其中,该款意外险报告期内退保率为32.95%,年度退保率达到了52.65%。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报告期乃至年度累计退保规模来看,上述两款产品规模并不大。如果公司不是为了短期保费收入而为投保人留下短期退保的口子,保险公司则需要优化产品设计,充分了解客户需求,降低客户因不满而选择退保的可能性,并加强风险管理,提前预警潜在的退保风险,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加强客户教育,让客户了解保险产品的特点和优势,降低盲目退保的现象。
竞逐养老市场靠什么
老龄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多维满足养老需求成为一大浪潮,中信保诚人寿亦不例外。
不仅上线个人养老金专区、推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中信保诚人寿也推出了“康护养传”家庭综合养老解决方案2.0。这一方案由四大管家(大病管家、康护管家、养老管家和传承管家)、两大网络(康护网络、养老机构网络)和N款保险产品组合而成。
在发力养老领域方面,寿险公司面临空前的机遇。王国军表示,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增长、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逐渐成熟等都为寿险公司在养老领域提供了发展空间。
不过,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王国军也表示,从挑战层面而言,寿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与医疗、养老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与整合成为必要手段。
“唤醒老百姓(603883)对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意识后,如何去行动是下一个挑战。”中信保诚人寿副总经理崔巍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金融机构而言,作为金融产品的供给端,在政策引导下,保险等公司要做好消费者对养老产品的需求调研,在设计细节和未来资金的运营管理中,需探索出更加能够满足中国老百姓不同养老方式的产品。
对于如何为养老市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走出特色路线,在王国军看来,作为银行系险企,中信保诚人寿可以借助股东资源和自身优势,在养老领域发挥金融优势,提供综合性的养老解决方案。例如,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板块联动,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与养老社区、医疗机构等实体合作,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发挥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推出创新养老产品,满足客户在养老保障、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就增资、净利润波动、养老布局等相关问题致函采访中信保诚人寿。截至发稿,该公司未进行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