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2024年中国实际GDP增速或为4.8%,服务业消费与投资接棒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023-12-28 17:31:08 每日经济新闻 

2023年,是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冲击,经济恢复发展第一年。面对外需下滑、地产调整、工业去库存、价格冲击和地方债务等重重挑战,恢复之路虽显曲折,但稳健前行;两年平均GDP增长率为4.1%-4.2%,尚未回归潜在增速,但已确立复苏方向。

展望2024年,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新的一年,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会更好:外循环将会修复,内循环在“立”与“破”之间寻求再平衡,出口、地产等拖累有望缓解,服务业消费与投资接棒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4.8%,其中消费增速5%以上,投资增速4.5%-5%左右,出口增速在4%以上。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中国经济有必要维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

NBD:2023年,美欧经济韧性主要受益于服务业复苏,制造业与商品需求实则萎靡,拖累中国出口表现。展望2024年,您对中国出口的表现有什么样的看法?

钟正生: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出口将有“弱修复”,全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达到4%以上。

一方面,2024年中国出口份额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脱钩”虽直接冲击中国对北美的出口,却间接拉动了中国对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对于中国在全球出口的份额冲击相对有限。同时,中国制造业在汽车、电气机械、通用及专用设备、化工品等诸多细分领域竞争力增强,也有助于出口份额的稳定。

另一方面,从海外需求看,欧美制造业走向复苏和“补库存”,将对全球商品贸易形成推升。即便是推进“再工业化”和“去风险化”,也离不开对中国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直接和间接的进口。

NBD:202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趋贬,物价水平低迷,给经济增长远景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困难。展望2024年,您认为中国经济需达到怎样的增速目标,以及重点谈一下如何实现?

钟正生: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有必要维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为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需充分释放“内循环”潜力,在新旧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寻求“再平衡”。一是,消费领域的“再平衡”。这需要巩固居民收入复苏势头,助力居民消费持续回温。在地产后周期耐用品消费趋降的当下,需以扩大服务消费为支点,寻求商品消费的新增长点,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倾向。

二是,投资领域的“再平衡”。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民营房企投资乏力的当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面临进一步转变:一方面,在基建地产等传统建筑投资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牵引作用,弥补民间投资下行的拖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制造业新动能和服务业新兴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中国服务消费有进一步复苏的基础

NBD:您前面提到,“需以扩大服务消费为支点,寻求商品消费的新增长点”。那么,您认为,当前中国服务消费的复苏是“恢复性”还是“报复性”,增长有无持续性?

钟正生: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成为2023年消费复苏的主要带动力量。疫情防控优化后,服务消费场景限制基本解除,旅游、餐饮等消费表现较为火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2023年前10个月餐饮收入的同比增速达到18.5%。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前10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0%。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增速高于商品消费的5.3%,总体消费的9.2%。

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服务消费的复苏以“恢复性”为主要特征。从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看,2023年前三季度,服务消费在总体消费中的比例为46.1%,仅略高于2019年的45.9%,更多是回补此前的缺口。从服务价格看,2023年以来CPI服务分项总体涨幅不大,前10个月增速约1%,远低于2013-2019年2.4%的中枢水平。考虑到2020至2022年服务业供给主体存在一定程度出清,价格走势不强也表明需求释放的斜率仍显不足。

展望2024年,中国服务消费有进一步复苏的基础。首先,站在疫后复苏视角,海外经验显示疫后服务消费复苏之路较长,且中国服务消费本身处于长期增长通道,复苏空间或更宽阔。其次,站在经济转型视角,从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发展历程看,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服务消费比重随人均GDP增长出现加快上升趋势;直到进入到高收入发展阶段(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服务消费比重的上升势头才有所减缓。最后,结合国内服务业最新发展,供给侧创新有望进一步创造需求增量。

因此,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消费延续复苏,GDP口径的消费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其中商品消费增速可能在4%左右,服务消费增速有望达到7%-8%左右。

新兴服务业已成为投资中的“第四极”

NBD: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对此,您认为,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是什么?

钟正生:我们认为,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最佳结合点或在服务业领域。服务消费具备充分潜能,与新兴服务业领域投资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将成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前面我已经说到,2023年疫情防控优化后,中国居民服务消费迎来恢复性增长。考虑到海外疫后服务消费复苏之路较长等多种因素,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消费具备进一步复苏的基础。与此同时,新兴服务业领域近年投资增长迅猛。我们测算,2023年前10个月,高技术服务业、社会领域服务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均在9%左右,二者加总占投资总额的18%,仅较房地产的占比低5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已成为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三大板块之外,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第四极”。

2018年至2022年,高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复合增速分别为11.7%、10.8%、16.9%和8.0%。

总而言之,服务业设施不断完善,有助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消费需求的增长。高技术服务业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相关投资有助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服务消费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度,继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而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以政府为主导,投资扩大也有助于改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紧张的现状,减缓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随着企业盈利恢复有望带动研发投入的增加,以及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预计高技术服务业和社会领域服务业的投资增速将达到10%-15%,对总投资的拉动在2个百分点左右。

财政赤字率有必要保持较高水平

NBD: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对于2024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您持怎样的观点?

钟正生:展望2024年,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赤字率有必要保持较高水平。节奏上,可能“前置”发力,与2023年的“后置”有机衔接;结构上,在保证经济事务、住房建设等支出的基础上,有望更向民生和社会保障倾斜。

2024年财政赤字维持较高水平的必要性可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结构转型期经济增长面临“阵痛”,为对冲地产下行压力,财政需更加积极有为。二是,缓解房地产调整对财政发力的掣肘。房地产影响广义财政收入的三到四成,若2024年房地产销售无明显反弹,库存去化压力偏大,房企现金流紧张态势未有扭转,土地出让收入可能延续低迷。三是,地方政府化债需要更多中央财政救济。四是,短期内“置换+金融支持”的隐性债务化解思路逐步明晰。然而,让大行做地方政府化债“先锋”,与直接增加赤字相比,孰优孰劣?这涉及到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权衡。五是,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不断提升,而政府性基金收入较快下滑,令部分地区可能濒临“财政重组”。相比于专项债而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更为灵活,更适合对接基建和“三大工程”的建设。

我们认为,2024年财政赤字将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对应狭义赤字率或在3.8%增减0.2个百分点的区间,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在3.8-4万亿。

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支持仍有必要,以配合财政、激发私人部门融资需求、维持实际利率合理适度等。预计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或需调降25bp以上,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行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24年末的M2增速维持在8.8%左右,社融增速或达9.8%左右。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缓解甚至迎来转机,为货币政策腾挪更大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