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深圳市分行/供图 陈锦兴/制图 |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张艳芬
近日,记者从建行深圳市分行获得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该分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835亿元,较年初新增339亿元,增幅近70%;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为1104亿元,较年初新增306亿元,增幅近40%。
此前,人行深圳市分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7.8%、17.6%。
尽管上述两组数据的统计口径有所差别,但仍能由此看出建行深圳市分行在科技金融业务布局上的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实际上,据记者了解,在建行体系内,该分行的科技金融业务占比增量排名第一,而在深圳区域,建行的科技金融服务覆盖了全市场44%的科技企业,领先优势凸显。
科技型企业有着自己的生长周期特点,建行深圳市分行是如何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呢?从记者采访获取的信息来看,建行深圳市分行的“两手抓”无疑值得业界借鉴:一是打破了传统线下服务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强科技客群融资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实现精准客户选择、精准金融支持、精准风险防控;二是利用金融科技支撑,构建“由点到‘圈链’”的服务闭环,实现对科技客群的批量覆盖和服务。
“圈链思维”多点开花
就科技创新来看,深圳一直有着浓厚的氛围和过硬的资源,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2万家、科技企业约3.6万家。在比亚迪(002594)、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的“头雁效应”下,深圳的电子信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科技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5.8%,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总部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和上下游的众多中小企业一起,构成了“一产业一客群”的真实写照。以何种服务场景触达“一产业一客群”?建行给出的方案是,创新打造“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的新金融服务模式,践行“一平台一方案”。
其中,“圈链思维”成为了破局的关键。记者从建行深圳市分行了解到,聚焦“圈”——平台圈、“链”——产业链供应链,是该分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打法。这个思路也承载着建行深圳市分行对传统金融的积淀和对新金融的认知。
“传统金融的做法是,银行对企业单一项目进行各方面评估,如果项目可行,银行收取利息和本钱就算完成。新金融的做法则是做‘链’,不是单纯地评估某个项目,而是对客户进行整体评估。如果是优质客户,就用新金融的方法将其上下游打通做‘链’,形成资金流、物流、现金流的闭环。”建行深圳市分行行长李洪茂说。
一个实例也完整地诠释了“圈链思维”下的这种新金融模式。2022年6月,建行深圳市分行设立比亚迪支行,以直营直打的方式聚焦比亚迪及其产业链,通过科技金融输出打通了比亚迪上游采购、下游销售以及终端车生态等三个链条,将服务范围输送至产业链的“毛细血管”。
具体来看,在上游业务方面,2019年以前比亚迪应付账款的支付方式以商票为主,但商票客观存在流通能力较低和融资成本波动大的痛点。对此,建行深圳市分行与比亚迪合作共建“迪链”平台,为其供应链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管理及融资服务,并引入“E”系列国内保理产品,提升了上游客户的融资效率。
比亚迪案例,是建行深圳市分行创新服务众多战略新兴客户的缩影。实际上,该分行还为华为上游供应商及下游经销商搭建了“e销通”+“e点通”+“平台云贷”的多层次线上化融资方案,成功打通华为全链条企业的融资路径,累计提款超200亿元。此外,2023年初,建行与腾讯共建数字化平台成功投产,为腾讯上游中小微科技企业客户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该平台的系列优势也获得了客户认可,比如融资成本低、放款速度快(可T+0放款)、客户覆盖面广(全国各地供应商均可在线办理)等。
截至2023年11月末,建行深圳市分行已携手22家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开展合作,服务全国链条企业超5600户,余额规模超400亿元。
建立技术流评价体系
支撑“圈链思维”的关键,是科技能力。
科技企业较难获得与其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资金支持,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李洪茂看来,科技企业的融资堵点源自于数据缺失。“为什么银行会不敢贷?一是信息不对称,银行看不到企业赚钱的能力;二是掌握不到钱放出去后的流向和企业的生产全过程。”李洪茂认为,科技是唯一的解题方法。
为此,建行高度重视科技能力的建设。新一届党委刚成立不足一个月,就启动了科技金融专项行动。“其他行还停留在绿色通道快一点、价格优惠一点,叠加投贷联动的传统打法时,我们已将打法升级为‘金融+科技赋能’。”李洪茂告诉记者,这一打法在建行深圳市分行的科技金融业务全流程中非常突出,源头是对科技企业的认定。
长期以来,无论是战略新兴企业还是中小科创企业,普遍都具有强专业、轻资产、少抵押、高成长、高风险、难评估等特点,其融资痛点与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中“重盈收、担保、抵押”的审批模式存在天然错配。因此,“不看砖头,看专利”,也成为建行评价科技企业的基本原则。据记者了解,基于这一原则指引,建行从专利、人才、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起技术流评价体系,将通过该评价体系入池的企业分成10个等级,并通过数据筛选剔除一些或因为套取国家政策补贴而数据失实的企业。
据介绍,深圳累计有超16800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判断为优质国高企业,建行将其进一步分成小微企业(对应普惠金融)、中型企业、头部核心企业。目前,建行的技术流评价体系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在建立技术流评价体系的同时,建行还分别契合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大型头部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财务特性,开发了不同的数字化平台。
针对小微企业,建行开发了“科技E贷”平台,底层逻辑类似建行“惠懂你”APP, 集成了公安、工商、海关、税务等多维数据,立体式、穿透式地为小微企业进行企业画像。小微企业只要将自身信息录入,建行就会实时调用财务、进出口量等数据,及时估算出可授予该企业的信用额度(1000万元之内),并支持其在线上随借随还。多个案例显示,小微企业通过“科技E贷”拿到一笔利率低至3.6%的信贷,从申请注册到贷款发放,最快可在8分钟之内完成。
针对中型企业,建行也利用类似逻辑优化了审批流程和贷款产品,实现10天之内可向通过审批的企业发放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贷款。
针对华为、比亚迪、优合、欣旺达(300207)等大型头部企业,建行实施“一企业一平台”方针,针对每个链主企业定制数字化平台,将其下游企业所有生产数据、财务数据都集成到一个数字化平台上。
“假设要买一个亿的原材料,还需要8000万资金,可在平台直接申请贷款支用。上游企业收到款之后发货,平台物流跟踪入库,入库加工产品在平台上也能看得到;下游进货买产品的时候,也可以在平台申请贷款,线上支用,下游卖货之后的资金进账就可归还贷款。这样,我们的平台就形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闭环,解决了银行和企业贷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李洪茂说,该平台的最大意义在于,相关企业的信息流可互相印证。一家企业的上游可能是另外一家企业的下游,在建行打造的数字化平台上,形成了信息透明、数据更新及时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闭环,解决了大量链上企业的贷款问题。
主营进口冻肉业务的优合集团,就是受益于建行数字化平台的一个例子。记者了解到,进口冻品要100%付款后,国外企业才会装船发货。而优合集团缺乏抵押物、贷款高频但额度小,此前只能拿自有资金或者应付账款去贷款来支付订单。据此,建行以优合集团为链主,为其量身打造了“优顶特”平台。目前,只要有订单,建行就可以秒批贷款帮其付款,从该企业的货物装船到海关入关,再到入库、经销,建行在数字化平台上均可全流程监测,高效解决了优合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优合集团和上下游企业累计融资已超百亿元。
“科技金融,是我们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核心和关键。科技金融的蓬勃发展,将有力带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成为其发展的动力源(600405)泉。”李洪茂说。
建行深圳市分行已以科技金融为驱动,带动了多项重点业务全面发展。截至目前,该分行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2023年新增则双双突破千亿元,在深圳同业中已形成了“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市场地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