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海目星(688559.SH)发布了2023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03亿元,同比增长16.98%,实现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14.26%。
海目星表示,报告期内验收客户和项目增加,拉动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因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管理变革,加大海外业务拓展,同时,公司股份支付费用5449.18万元计入经常性损益,导致营业利润同比小幅下降。
2023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内激光加工设备行业的景气度不佳,多数业内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部分甚至出现亏损。而海目星始终着眼于长线布局,坚定技术创新导向,在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营业利润降幅也小于行业平均水平,充分展现了突出的龙头韧性。
业内人士认为,海目星具备优秀的技术研发能力,在研项目储备充足,新产品产业化速度加快且客户结构稳定。短期业绩承压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长期看,公司盈利能力仍稳坐业内头部阵营,在行业景气度下行周期,公司有能力依靠领先的研发能力和优质的服务,进一步稳固市场地位,并在行业景气度上行周期中充分受益。
创新驱动,新业务迈向新量级
海目星是国内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其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深耕多年,积淀深厚。公司产品应用涉及锂电、光伏、消费电子、钣金加工、新型显示等多个领域。
作为业内龙头,对于2023年行业景气度下滑,海目星早有预判且已前瞻性进行产业链布局延伸,加大力度优化业务收入结构,这是公司得以在行业下行周期取得优于同行业绩表现的重要保障。
依托优秀的人才战略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近年来公司技术研发在激光、自动化技术紧密融合的基础上已进一步向智能化延伸,相继在TOPcon电池、BC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布局了钙钛矿激光划线领域。
据悉,TOPCon电池属于优质且稀缺产能,市场供不应求,盈利溢价能力突出。自 2021年率先洞察到TOPCon赛道的发展潜力并果断入局以来,海目星已在相关技术研发领域结下累累硕果,其LAS激光辅助快速烧结设备推动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0.3%以上;自研的全自动接线盒激光焊接设备,焊接良率>99.85%,能耗低至2KW/H。目前,公司TOPCon SE设备的市占率已经达到40%左右。
选对赛道,建立起高壁垒、系统化的深度研发,形成组织壁垒、研发壁垒、人才壁垒、客户壁垒、行业壁垒是推动海目星高速成长的战略。在切入TOPCon热门赛道之外,公司还在BC电池和钙钛矿领域持续发力。其中,BC电池新品完成了产品验证并在客户端实现生产,而钙钛矿激光划线技术方面也有扎实的积累和领先的研发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钙钛矿电池是极具市场前景的下一代太阳能(000591)电池技术,目前商业化进程的推进速度非常快。海目星是国内少数能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未来在这一细分市场斩获较大市场份额的设备制造商。
出海提速,开辟业绩增量新航道
在不断加大新业务拓展力度的同时,海目星也不忘夯实锂电主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出口数量再度大幅提高,其上游的锂电池产业也积极布局出海,国内产能建设则相继放缓,而锂电厂商的出海也带动了锂电设备厂商加速抢滩海外市场。
海目星也同样紧抓机遇,迎风而上。目前,公司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均已设立子公司,各细分业务领域也已全面接入全球产业链,并先后获得了美国头部新能源车企、韩国头部电池客户订单,其位于北美的激光研发实验室也即将投入使用。
业内人士指出:2023年2月初,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于受益车型的扶持力度增大,多个州明确要禁售燃油汽车,北美新能源汽车由此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上游锂电市场也出现了供应缺口。这对于重点布局北美市场的海目星而言,无疑是重大机遇。北美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加大北美市场拓展力度,无异于开辟出一条获取增量业绩的全新航道,将显著拉高公司的盈利增长空间。
对于未来,海目星表示,将立足尖端科技创新前沿,深耕产品研发,不断提高研发实力、扩大生产能力,加速实现已储备项目和已研发新品的产业化。同时,依托业内领先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海目星将进一步完善全球布局,构筑全球一体的综合性高效服务体系,以国际标准接轨市场需求,推动海外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评论